-
京剧研究家张华山
张华山,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兼戏曲频道总监,京剧研究家、宣传家。 他立身做事有一则信条,几十年不改初衷——一旦机会给了你,你就得抓住它,并尽全力去“利用”好。这里说的“机会”,不是指走仕途,奔升迁,而是一种与生俱来
-
《百家讲坛》将推“京剧系列”
昨晚12点,新民晚报的高级记者、剧作家翁思再在家中,观看了自己在央视《百家讲坛》上的“表演”进入尾声,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从5月1日至此,他主讲的《享誉世界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系列圆满结束。 昨天,翁思再接受记者
-
新编京剧《诸葛亮招亲》近日在逸夫舞台公演,引起了戏迷票友的浓郁兴趣
根据蒋星煜同名小说改编的新编京剧《诸葛亮招亲》近日在逸夫舞台公演,引起了戏迷票友的浓郁兴趣。由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的这台新戏,以全新视角演绎历史人物,戏里男演女、女演男的坤生乾旦组合,更是有趣罕见、赏心悦目。 灵感来自一句话 89岁的蒋星煜
-
与其京剧进课堂不如读《梨园往事》
前一段,不知什么人头脑一热,提出“京剧要走入中小学课堂”,消息一出即引起极大争议,抛开实际的可操作性不谈,单看看罗列出的备选曲目,就让人怀疑提此建议的人究竟对京剧的理解和了解有多少,看上去大抵也就停留在“样板戏”——最多再
-
京剧进课堂,难在哪儿?
“要从心里笑出来!”“注意眼神!”在专业教师的指点下,上海市宜川中学附属学校的15名一、二年级女生,绕柳穿花般走着台步,咿咿呀呀地唱着京剧《卖水》中的选段:“行行走,走行行,信步儿来在凤凰亭……” 近日,上
-
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曲目没有变化,名称略有微调
本报记者日前从权威渠道获悉,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曲目没有变化,名称略有微调;而在今年3月13日为此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提案办理协商会上,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称将“增加传统京戏的曲目数量,并根据实践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五年前就曾为此提案
-
京剧《膏药章》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上演
昨晚,京剧《膏药章》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上演,拉开迎奥运楚天文艺精品北京行演出活动的序幕。座无虚席的剧院显示了北京人对我省文艺精品的喜爱。 由余笑予、谢鲁、习志淦集体编剧,朱世慧和张慧芳两位梅花奖得主主演的《膏药章》,是省京剧院的保留剧目之一。
-
由裴艳玲主演的历史京剧《响九霄》,将于5月23日亮相省会
河北京剧院最新编排的历史剧《响九霄》,由著名演员裴艳玲主演。这是号称“梨园国宝”的裴艳玲继2004年上演《王安石拜相》之后,推出的又一部精品力作。 《响九霄》由杨舒棠编剧,石宏图导演,历经一年的创作打磨,将清末名伶“响九霄”的传奇
-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四大行当行行精彩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
-
文登二中来了一位特殊的老师——天津京剧院京剧演员赵华
4月26日上午,文登二中来了一位特殊的老师——天津京剧院京剧演员赵华。作为文登市“京剧进校园”的特聘教师,赵华为学生们表演了一段老生戏曲,看到大家对老生的提袍、甩袖等动作非常感兴趣,他又手把手地教起了几个小“徒弟”。学生们专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