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丹以“昆曲心得”为题,讲解了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游园
作为“2008首尔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的一部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著名畅销书作家于丹5月15日来到韩国延世大学,结合中国苏州昆剧院的现场表演,以“昆曲心得”为题,讲解了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游园,惊梦,寻梦中的部分情节。 昆曲
-
昆剧名家蔡正仁
50年代他从苏州水乡来到上海,勤学苦练,在剧坛被誉为“小俞振飞”、“活唐明皇”;而今为纪念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百年诞辰,他带病创排精品《桃花扇》,这就是——昆剧名家蔡正仁。 1941年7月出生的蔡正仁,吴江震泽人,系全国政协
-
解读昆曲鼻祖魏良辅(昆山腔的大宗师)之谜
在中国昆曲史上,他堪称谜一般的人物。 魏良辅,一个在民族传统声乐方面进行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开创了昆山腔的大宗师。关于他的地位,从中国昆曲博物馆竖立的两座大师纪念雕像不难看出,一座为汤显祖,另一座大师雕像就是他。然而,即便是被奉为曲圣,倚为鼻祖,身
-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引起了林青霞对昆曲的浓厚兴趣
林青霞祖籍山东,生活在台湾,现住香港,以前的经历与昆曲毫不沾边,谁知去秋在北京观看了全本“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之后,竟引起了她对昆曲的浓厚兴趣。 去年10月初,香港中文大学金圣华教授约林青霞同赴北京,为白先勇一手筹划的“青春版昆曲
-
浙江省越剧昆曲大戏奥运期间亮相国家大剧院
在2008北京奥运会凝聚全世界目光的时候,国家大剧院把奥运会开幕式前后两段黄金档期留给了浙江两个剧团。奥运开幕式前的8月5日、6日、7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新版《梁祝》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开幕式后的8月10日、11日,浙江昆剧团的《公孙子都》也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
坂东玉三郎圆了昆曲梦
两年前还不懂中文,也从没学过昆曲的日本歌舞伎大师,两年后却能用中文演出《牡丹亭》—— 两年前还不懂中文,也从没学过昆曲,两年后却能用中文演出经典昆曲《牡丹亭》,这就是被誉为日本“国宝级”歌舞伎大师的坂东玉三郎带给中日观众的惊喜
-
昆曲为谁而唱,这是一个缺乏原创精神的年代
这是一个缺乏原创精神的年代,于是复古主义空前盛行。像一个迟到的赴宴者,昆曲终于缠着小脚战战兢兢地登上了堂皇的大剧院,成为这场世纪初视觉盛宴里新的猎奇对象。这厢,《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在伦敦萨德勒斯韦尔斯剧院轻摇折扇,扇活满园的花花草草惹人怜;那厢,昆曲王
-
于丹再开讲 牵手《文化访谈录》黄金周谈昆曲
老庄、论语之后,于丹将在即将到来的这个国庆黄金周再度开讲,这次她的主题却意外地变成了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学性、艺术性、舞台表演集大成者的艺术形式。”近日,于丹牵手中央三套《文化访谈录》栏目,在北京城一个有600年历史的老建筑皇家粮仓内,录
-
19年难忘昆曲情
日前,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兰韵艺术剧场玉笛悠扬、丝竹声声。在这里担纲主演《牡丹亭》的马瑶瑶曾是当时苏昆剧团演员,并深受昆曲“传”字辈大师教导。离开舞台19年,早已定居美国的马瑶瑶用“圆梦”来形容这次重温。 上世纪70年代初,翩翩起舞的&
-
振兴昆曲的当下意义
昆曲,因为已是600多岁的“高龄”,常常令今人有恍如隔世的陌生感,似乎只能把它当作博物馆里的文物远远观瞻,而难以让它进入自己的生活;昆曲,因为是文人雅士的精致爱好,常常使普通大众敬而远之、畏之,不敢或不知如何与其亲近。其实,当现代人静下心来,与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