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记者张德明
于魁智,1961年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一个回族家庭,他在小学时已是合唱队的领唱,加上嗓音天赋条件及身体素质优秀,不满10岁便被沈阳京剧院学员班选入,自始六年接受杨元咏、黄云鹏等名师的精心培育,在唱念做打各方面均打下扎实的基础,年仅13岁时便获派在现代京剧《大橹歌》中担当儿童主角,连演百余场次,受到广泛好评。
他在中国京剧院先后得到过袁世海、杜近芳、李世济、孙岳、冯志孝、刘长瑜、杨春霞等前辈艺术家的提携合作,更得到李鸣盛、茹元俊、曹韵清、祝元昆等名师传授杨(宝森)派、李(少春)派剧目。国家一级演员,中国京剧院老生演员。
8月28日、29日由于魁智、李胜素、刘桂娟、管波、袁慧琴、舒桐、朱强等当红名角联袂演出的大型新编近代京剧《走西口》,在我市潞州剧院隆重上演。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这首脍炙人口的山西民歌,首次以京剧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上,而谱写这一艺术华章的大型新编近代京剧《走西口》,是我省继话剧《立秋》和舞剧《一把酸枣》之后,又一部原创的描写晋商文化的舞台艺术作品。这次七位京剧表演艺术家组成的当前中国京剧超强演出阵容到访长治,更是吸引了我市戏曲迷的眼球。该剧以晋商名门常家的故事为背景,讲述了清代晋商以诚信经商,艰难创业、守业的故事。整场演出在高亢激越的旋律中将观众带进一个古韵沧桑的过去,所有观众皆被这出感人至深的精品大剧深深震撼,不时为于魁智先生的精彩演出爆发热烈的掌声。
8月29日晚,记者在潞州剧院的后台见到于魁智先生,刚刚上妆只草草吃了几口面条便接受了采访。他说,非常荣幸能够得到山西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的信任而应邀主演该剧,在此之前他曾看过与《走西口》相关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对晋商文化思想产生了浓厚兴趣,特别是在看过电视剧《乔家大院》之后,更是对山西地方文化和晋商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正是这部作品吸引人的地方。
黄土高原上的晋商传奇以其创业的艰辛和辉煌流传了几百年。以诚处世、以信经商、以义制利的晋商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遗产。在这部戏中,于魁智将“晋德裕”大掌柜常雨桥的仁义和诚信演绎得淋漓尽致。令于魁智最为感动的是这部戏中“一杆称”的故事情节,常雨桥的师傅因失信落得家破人亡,于是就为常雨桥留下一杆称来度量自己的良心。他说,这部戏的主题立意非常明确,就是在弘扬晋商的“诚信”二字,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非常迅速,方方面面都在产生很大的变化,有很多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方向,这个时候通过回忆和讲述晋商由“诚信”创业成功的故事,相信会有很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京剧《走西口》中观众第一次看到了散发着浓厚山西风情的民歌和舞蹈,同时还将交响乐和铿锵有力的台词唱段融入作品,令人耳目一新。这种创新昭示着国粹京剧正在创新中发展,于魁智说,作为我国传统戏曲中的一支,如何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是摆在京剧艺术界的一项重大课题。如今的时代是各类艺术百花齐放的时代,是文化艺术舞台不断丰富进而走向繁荣的时代,对于京剧艺术来说也正是面临挑战和机遇的时代。这部作品于2004年在上海京剧艺术节初次演出时,引起戏曲界的轩然大波,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之后近30场的演出中曾进行了3轮的修改和重排,不断的加入了一些优秀艺术元素,对于发展京剧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次将京剧艺术同晋商文化精髓有机结合而创作作品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也正是《走西口》成功的根本原因。京剧艺术同晋商文化的相通之处就在于,它们同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财富,需要后人由珍惜而继承,由创新而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京剧艺术和晋商文化定会在碰撞中升华,在繁荣中回归。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