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人民网北京12月22日电 21日上午,中国戏剧出版社在京举办了《白眉最良——京剧艺术家马最良图传》新书发布会暨马最良先生95周年诞辰纪念活动。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室主任张乐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副主任马国仓、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刘卫红等有关领导,中国文联出版社副社长王利明、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总监助理李纯博,众多京剧名家及最良先生的亲友、弟子、生前好友济济一堂,庆贺《白眉最良》一书的出版,并缅怀这位德艺双馨的京剧艺术家。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最好的年华献给了西北
“五四”以来,京剧舞台上人才辈出,不仅相继出现了人们熟知的“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和“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等,而且当时还出现过名噪一时的“童伶四杰”,即马最良、李万春、蓝月春、王少楼。
马最良,本名马叔良,是京剧艺术大师马连良先生的堂弟。他生于上海,成名于北京,却把最灿烂的艺术年华奉献给了西北,献给了新疆各族人民。十四岁时,他北上赴京,得以伴随连良堂兄左右,深得马派艺术精髓。马连良先生以“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八字相勉,更其名曰最良,赠号白眉。这更名赠号,既包含着马连良先生对这位才艺不群的堂弟由衷的赞赏和肯定,也寄予着京剧前辈对后学的勉励与期待。马最良果然不负期望,他从此承继家学,衣钵相传,并能博采众长,别开生面,为马派艺术的发扬与开拓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新中国成立后,马最良先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担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京剧团副团长。他以满腔热情投身于大西北文化事业的开发中,在京剧的不毛之地播撒着艺术的种子,为兵团文化建设、为新疆各族人民文化生活的丰富,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用一个人的历史折射出中国京剧艺术发展片段
京剧界长期流传过这样一种说法:“南麒(麟童)北马(连良)关外唐(韵笙),西北有个马最良”。在西北地区,马最良先生的京剧表演艺术久负盛名。他以高深的艺术造诣征服了同行和观众的心,更以平易朴实的作风和奖掖后学的胸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但是,因为各方面的原因,马最良先生的表演艺术尚未得到深入的研究。作为第一部全面展现马最良艺术风采和人格魅力的图书,《白眉最良》一书由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题写书名,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先生作序,书中真实详尽地记录了最良先生跌宕起伏的戏剧人生,并通过一个人的历史折射出中国京剧艺术发展的历史片段,有些属第一次公开披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史料和学术双重价值。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兼顾京剧舞台艺术表现的特性和现代读者审美习惯的改变,图传将精美的剧照和生动的生活照有机地融入对传主艺术人生的描摹和勾勒中,文图结合并相互生发,使静态的图书呈现出动态的效果,因此增加了图传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中国京剧艺术大展在国家大剧院开幕
下一篇:梅葆玖:我对京剧振兴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