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在文化进程中,山东人民创造了许多独特的富有"山东味"的艺术形式。人们从当地的文化传统中吸取营养,并根据时代的风尚不断继承与创新,生产出各种戏剧、说唱、音乐、舞蹈等艺术。人民在艺术活动中娱乐、接受教育、了解历史,并从中获得精神需求的满足。山东的戏曲艺术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先后曾有几十个种类流行。被中国戏剧界称颂的"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大古剧,其中的"东柳"就是山东的柳子戏。
吕剧
吕剧,流行于山东以及江苏、山东、河南的部分地区。是从说唱的琴书( 坐腔扬琴)发展而成。1900年前后搬上舞台。基本腔调有四平腔和二板,后来又从柳子戏、茂腔吸取了部分唱腔,创造了反四平、散板和二六。都比较明朗轻快。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扬琴、三弦、琵琶,合称“吕剧四大件”。传统剧目有《王定保借当》、《小姑贤》等。解放后大力培养新生力量,艺术上发展很快,比较擅长演现代剧,《李二嫂改嫁》等剧目有较显著的成就。影响很大。
章丘梆子
章丘梆子,也叫“东路梆子”、“山东讴”。流行地区以中东章丘为中心,是蒲州梆子经河北流入山东后形成,至少在一百五十年以前,即在这一带流行。此外,还保存有昆曲、本地乱弹、扬州乱弹、柳子、拨子、罗罗、二黄等声腔。乐器以大胡琴、胡琴为主。
二夹弦
二夹弦,流行于山东西南部和河南部分地区。是由菏泽的民间小戏“花鼓丁香”发展而成。1910年前后始有职业班社演出。以四股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有些地方也称之为“大五音”。
大笛子罗罗
大笛子罗罗,也叫“罗子戏”、“大笛子戏”、“罗罗头”。流行在河南北部、山东西南部。是柳子戏、大弦 子戏的姊妹剧种。联曲体。现存俗曲曲牌约一百种,常用的有〖娃娃〗、〖山坡羊〗、〖调子〗、〖韭菜花〗等。音乐较柳子戏粗犷,有“精罗子、细柳子”之说。保存部分高腔、青阳腔。
柳子戏
柳子戏,也叫“弦子戏”。流行于山东和江苏、河南的部分地区。旧称“柳子腔”,是由河南、山东一带流行的〖山坡羊〗、〖黄莺儿〗、〖打枣竿〗、〖柳子〗等弦索小曲于明末清初发展而成,并用加“滚”的唱法。传统剧目《黄桑店》、《挂龙灯》、《玩会跳船》等,风格均较古老曲调分越调、平调、下调、二八调等四大类,偶亦演唱转调与昆调。主要伴奏乐器是三弦、笙、笛,后来又增添了琵琶、排笙等。解放后改编演出的《孙安动本》影响较大。戏曲史上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之说,东柳即指柳子戏。
五音戏
五音戏,又名“秧歌腔”、“五人戏”。流行于山东济南、章丘、淄博一带。在民间秧歌、花鼓及“肘鼓子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起初,演员在演唱时,手臂摇鼓边舞边唱,当地群众观为“肘鼓子”。最早由五人演出,其中一人操几件打击乐器,故称“五人戏”。1934年上海百代公司为著名演员邓洪山录制唱片时,因山东口语“五人”与“五音”相近,误订名为“五音戏”,以后遂相沿成习。传统剧目有一百六十余出,有民间故事,也有历史传说,较为流行的有《王小二赶脚》、《拐磨子》、《姊妹易嫁》等。唱腔曲调主要有悠板、二板、快板、散板等;早期伴奏主要用锣鼓,后增加了弦乐伴奏,丰富了音乐的表现能力。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宋河粮液梨园名家演唱会好戏开锣
下一篇:梅兰芳的两位妻子同处梨园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