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现代戏是在我国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中产生并发展的,它对传统艺术手法的继承和创新给京剧带来了新的活力。当前,京剧现代戏亟须在内容、形式和经营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
传统的京剧剧目多取材于历史。京剧反映现实生活起源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时期,但有领导、有组织、大规模地进行京剧现代戏 创作,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1958年,文化部召开了“戏曲表现现代生活座谈会”,提出大力发展京剧现代戏。此后,京剧现代剧目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加,内容和题材也日益广泛,从而形成了京剧现代戏发展的第一个高潮。从艺术水平上看,尽管存在赶任务、抢时间、粗制滥造的情况,但也确实出现了一些艺术质量较高的现代剧目,现代戏的创作逐渐趋于成熟。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举行。广大京剧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都较高的京剧现代戏,如著名的京剧现代剧目《红灯记》、《沙家浜》等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60年代,京剧现代戏的发展基本上还是健康的,特别是形成了一支强大的京剧现代戏创作专业队伍。“十年浩劫”期间,京剧现代戏被搞成所谓的“样板戏”,一时间出现了全国人民只看八个“样板戏”的怪现象。直到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后,京剧艺术才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京剧现代戏也重新焕发出生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京剧现代戏进入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时期,相继出现了《蝶恋花》、《东邻女》、《药王庙传奇》、《刑场上的婚礼》、《骆驼祥子》、《映山红》等有影响的作品。这些作品摆脱了样板戏“高大全”、“三突出”的局限,又避免了形式上的“话剧加唱”,在京剧现代戏的创作中突破现有模式,作出了新的尝试。
京剧现代戏对传统艺术手法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表现现代人物、音乐、配器、道白、唱腔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成功的尝试。写实与虚拟相结合。传统的京剧是虚拟艺术。舞台上没有布景,道具极其简单,空间环境和时间流转全靠演员用虚拟动作来表现。人物装扮类型化,生旦净末丑有相对固定的行头和程式化动作。它适于表现较为单纯的情节、人物关系和类型化人物。京剧现代戏吸收了话剧的写实手法,布景拟实、道具丰富,时空状态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同时打破传统程式,按人物和身份、地位、性格和环境的需要化装打扮,设计唱段、道白、动作形成了整体的写实风格。在此基础上,在某些重要场面,发挥传统京剧的虚拟特长,达到写实与虚拟结合的艺术效果。
打破主演体制,调动各种力量为剧情和塑造人物服务。传统京剧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众多流派。整个戏班围着主演转,为表现主演服务。现代戏打破了这种台上台下围着主演转的体制,无论什么流派的演员,无论其地位高低,都要服从剧本的需要,按规定的人物的性格去演,去唱。剧本成了核心,人物塑造成了核心。从而改变了观众的欣赏习惯,既看戏,又看“角儿”;看“角儿”不仅看他有什么绝活,更看他的表演是不是符合剧情和人物的规定性,表现人物的性格是不是到位。
音乐的创新。音乐是戏曲的灵魂,现代作曲技法的引进,极大地推动了京剧音乐表现方式的革新与创造,把古老京剧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比如:以塑造人物为音乐形象的出发点,追求音乐节奏与整体舞台节奏的和谐、统一;追求人物唱腔的性格化;体现音乐的时代感。这些带有根本性的突破,促进了戏曲中音乐性与戏剧性的有机融合,极大地拓展了京剧音乐表现现代生活的能力。尤其是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现代作曲技法的成功运用,都是全新的创造。这些创造使古老的京剧达到了一次艺术上质的飞跃。
念白的创新。“千斤话白四两唱”,传统京剧对念白的重视于此可见一斑。现代戏最引人注目的改革,就是音韵的变化。传统念白富于音乐性,但离当代的语言习惯太远,而且不适宜表现当代人物。现代戏改变了字音标准,用北京音来唱、念,为了行腔押韵,保留了一些传统的字音。现代京剧的念白,还向话剧、诗朗诵学习,实现了个性化、通俗化、生活化。它是当代的活的语言,又适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易于为现代观众接受。《骆驼祥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创造和发展,是近年来京剧现代戏中较为成功的一部,它代表着京剧现代戏已经走出了样板戏的阴影,展现出光明的前景。全剧充分调动了京剧唱、念、做、舞的艺术手段,既发挥了京剧艺术所特有的简练和写意性,又创造出了新的程式;舞台独具匠心,背景上倾斜的大城墙、石狮子等,象征着祥子当时所处的那个倾斜的世界,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作曲将京韵大鼓、西洋弦乐与京剧唱腔糅合运用,乐队伴奏开创性地设制出传统乐队加音乐工作台的伴奏形式,老腔新韵,为戏曲乐队伴奏形式的革新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