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始终和群众“零距离”

一座城市与一种戏剧的共庆已从1992年延续至今,23年,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已走到第七届,23年也足以让一个节日从热闹走向成熟、走成品牌。

  对于每届艺术节来说,剧目展演不仅是对黄梅戏发展成果的检阅,也是对万千戏迷翘首期待的最直接的回馈。

  1992年,第一届黄梅戏艺术节举行,在10月6日的晚会上,“黄梅之乡”的200多名专业、业余演员推出优秀剧目选段和黄梅歌舞,演出了具有九十年代特点的《杨柳枝》。艺术节期间,黄梅戏专场推出5台剧目,其中创作剧目2台。

  1995年,第二届艺术节,开幕式进行了近2000名演员参加的广场文艺表演,10月9日晚起,陆续上演《孔雀东南飞》《大乔与小乔》,以及《富贵图》《红楼梦》《祥林嫂》《未了情》6部大戏以及台湾五代艺术团推出的黄梅戏折子戏。

  2003年,第三届艺术节,“东西南北唱黄梅”文艺演出拉开艺术节序幕,名家名段老戏骨的演出赢得满堂喝彩。

  2006年,第四届艺术节共有15台新编黄梅戏展演,包括《雷雨》《逆火》《英子》《老屋春秋》《借妻》《雾里青传奇》《为奴隶的母亲》《六尺巷》《春江女人》《碧血青峰》《胭脂湖》《槐树谣》《大清天使》以及新加坡戏曲学院的黄梅戏小戏专场,分别是《聂小倩》和《凤凰蛋》。

  2009年,第五届艺术节,各县市区共开展了10大类50余项系列活动,共推出16台黄梅戏新剧目,包括《独秀山下的女人》《徐锡麟》《山梅》《李四光》《江淮儿男》《奴才大青天》《中秋月圆》《红楼探春》《梦雪》《美人蕉》《血泉》《雷雨》《孤山妈祖》《桐城六尺巷》《徽商胡雪岩》《水仙阿珍》。

  2012年,第六届艺术节,共有13个专场11台黄梅大戏亮相,分别为岳西县高腔折子戏专场、宿松县文南词《杨馥初》以及黄梅大戏《寸草心》《鸳鸯壶》《珍珠汤》《惊天一兰》《榴花不开盼哥回》《独秀山下的女人》《鸳鸯剑》《半个月亮》《五女拜寿》《浮生六记》《徽州往事》。

  2015年,第七届艺术节,共有23台大戏参加优秀黄梅戏剧目展演,分别为《小乔初嫁》《地之梦》《官审》《凤鸣宏村》《黄湖谣》《好大一个家》《寂寞汉卿》《县令陈廉》《老屋风情》《靠善升官》《雷池清波》《大清贤相》《青山鉴》《辞店》《忠魂曲》《李离伏剑》《余三胜轶事》《妹娃要过河》《烟雨杏花村》《胡久根卸任》《活字毕》《大清天使赵文楷》《女驸马》。

  从第一届艺术节的花车、方阵游行中,一场城市与群众的庆典就诞生了,这种街头艺术、广场艺术毫无束缚的方式就注定了庆典的全民参与性,整个城市从此都为之欢腾。

  从进社区、上街头到大型文艺演出、黄梅戏新剧目展演、黄梅戏小戏调演、黄梅戏广场演出,到全国戏迷票友会等,再到如今的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惠民演出更是举不胜举,从10元每张的惠民票价到公益性专场演出,从广场文艺天天演到105场黄梅戏广场电影放映,从戏迷网络汇听到八方贺黄梅,艺术节和群众始终“零距离”。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