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振兴地方戏曲艺术 培养优秀后备人才

   戏曲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优秀后备人才,9月25日,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跟随“中央媒体文化山东行”采访团走进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深入基础教育一线采访戏曲传承与戏曲后备人才培养情况。

  据该校负责人介绍,目前,学校的戏曲专业共设有京剧、吕剧、柳子戏、山东梆子四个专业,师资配比根据行当需求为1:3.4,平均1教师个教3.4个学生。根据行当的不同教学场所的需求也不同,由于戏曲基础设施的不足,学校会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去剧团进行公益演出或者参加相关比赛,从实践中检验并巩固所学知识。

  该校的副校长在与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流中谈到,戏曲发展从政策层面看,要在资金投入、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高度重视戏曲教育链条上的中等基础教育。从文化的角度要出台支持院团、企业和行业和学校合作培养戏曲人才的有关政策,顺应戏曲教育多主体合作的规律。从教育层面要打破中等戏曲教育和高等戏曲教育分段培养的壁垒,尊重戏曲人才特有的成长和培养规律。

  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在与柳子戏专业教师的交谈中了解到,柳子戏目前处于人才断层阶段,老一辈艺术家逐渐老去,中青年人才跟不上,青少年演员因为年龄经验问题也不能胜任角色。在人才教育方面,柳子戏不同于其他剧种,唱腔要求比较特殊,老一辈艺术家学习的时候都是一句一句面传身教,而现在全部落于剧本,学生通过看剧本来学习,其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山东梆子专业目前也有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来源不规范、师资配比不够,到地方去请老的传承人困难重重等。

  为了解决相关问题,学校在戏曲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与省吕剧院、省柳子剧团以及全省各梆子剧团开展合作培养、订单培养。积极与高等院校合作,推荐免试入学,使山东省地方戏第一次有了中国戏曲学院的正规本科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山东地方戏曲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奠定了高学历人才基础。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