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武生“两门抱” 唱念做打耀眼明——记省河北梆子剧院一级演

吴桂云(1968——),女,汉族,河北任丘市人。工文武老生,毕业于河北省艺术职业学院,先后得到陈月楼、周仲春、雷保春、徐宝忠、董长申等名师亲授,后拜著名京剧名家尚长荣为师。国家一级演员。现为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主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员,河北省青联委员。

  吴桂云出生于梨园世家。全家有10人爱戏唱戏,哥哥、姐姐、姐夫等当了专业演员。在父兄与姐姐影响下,她6岁随戏曲名家陈月楼苦练基本功;5年后,随姐姐生活成为团带学员;12岁登台演出。先后学演《喜荣归》、《舍塘关》中的旦角戏,《三进士》中的老旦戏,《穆柯寨》中小生戏,《斩子》、《杀庙》中的老生戏。1983年,她随姐夫董长申改学武生戏《挑滑车》、《柴桑关》等,后来连昆剧《夜奔》也拿了下来。那些年,她先后在黄骅、沧州、邢台等地剧团工作,付出的汗水比别的演员要多得多,可也学到了不同角色特别是武生行当的过硬演技。后来,她主演的《南北和》、《狸猫换太子》、《辕门斩子》、《杀庙》等戏,深受专家与观众好评。

  吴桂云很聪颖,从艺后,曾得到陈月楼、周仲春、雷保春、徐宝忠等名师点拨。他虽没有拜过裴艳玲,可她认真学了裴艳玲主演的钟馗录像带。为了学演《钟馗》她曾下了14年苦功。

  那是在1990年,吴桂云与刚从省艺校毕业的丈夫扈晓波到邢台地区河北梆子剧团工作。丈夫觉得她外形、嗓音条件与裴艳玲老师多有相似,鼓励她学演《钟馗》。经过几次激烈的思想斗争,夫妻俩取得了“欲得必先有失”的共识。1992年,丈夫关掉了生意火爆的照相馆,与桂云横下心来,闭门谢客,取出从朋友处借来的录像机、电视机和裴艳玲主演的《钟馗》录像带,一连七天不分昼夜地反复收看、学练,把人物的很多基本动作画在本子上,以加深理解、加深印象。那段时间,丈夫把自己学到的戏曲专业知识灌输到妻子的排练中,既当老师,又当观众,一门心思帮妻子学演《钟馗》。吴桂云更是吃不好睡不安,满脑子是裴艳玲的台步、耍扇子,连做梦也是裴艳玲教她怎样掌握表演要领。为了练好磋步,脚趾经常带着伤,脚上一度结出厚厚的老茧。一次出门买菜,猛然想起那个比较拗手的甩马鞭动作,灵感忽至,把菜篮子当马鞭当空甩了起来,招来路人的围观和戏笑。

   正是凭着这股对艺术的拼劲和疯劲,吴桂云较快地学会了《钟馗》这出文武并重的大戏。1992年12月,全省汇演,她以《钟馗·院试、行路》两折戏参赛,荣登一等奖榜首。赢得业内外人士一致好评,令当时对她学演《钟馗》持保留意见的领导也刮目相看。

  吴桂云于1994年5月参加河北电视台在沧州举办的《戏曲大观园》百期纪念演出。李维康、张惠云、王爱爱、刘秀荣等一批戏曲名家闪亮登场后,而压轴的就是吴桂云主演的《钟馗·行路》。她头戴判官盔,足蹬厚底大靴,身着红蟒,胸飘黑髯,手持折扇,一个威武的亮相,即得了满堂彩。随后的跳判、蹉步,规范优美,其他表演程式也都连贯到位,很好地表现了钟馗嫁妹前与众鬼卒嬉戏耍逗的欣喜情状。

  进入顺境的吴桂云,在1995年5月她被借调到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首都浓郁的文化氛围开扩了她的艺术视野。她如饥似渴地学习:到中国戏曲学院听课,充实自己;跟声乐名家金铁霖、左奇伟学习科学发声;与名家合作,请名师执导;特别是请著名导演周仲春帮她复排《钟馗》,使她的演技迅速提高。为了迎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的召开,中央电视台录制了《面向21世纪的中国女性》专题片,“吴桂云唱戏”是内容之一。科特迪瓦总统贝迪埃在京观看她主演的《钟馗》,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将她当场书写的咏梅诗带回了非洲。在北京两年,她如鱼得水,奠定了再攀艺术高峰的基础。

  1997年9月,吴桂云正式调入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先后主演了《南北和》、《狸猫换太子》、《斩子》、《杀庙》等剧,均展示出她个性化的表演风格,特别是主演《钟馗》,使她唱、念、做、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八年来,在省河北梆子剧院策划之下,吴桂云演出的《钟馗》名播全国。这八年,是吴桂云收获颇丰的八年。

  2002年7月,她的《钟馗·行路》一折,参加文化部、湖南省政府在长沙举办的“全国地方戏曲精品折子戏评比展演暨戏曲青年演员大奖赛”,全国41个剧种、66个折子戏、56个剧团的104名演员进行了14场激烈角逐,吴桂云的戏魅力独特,荣获一等奖桂冠。

  2003年9月,由她主演的《钟馗》作为文化部从全国各地166台剧目推选出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30台入选剧目之一,进行了汇报演出。此前,吴桂云拜全国唯一梅花大奖得主、后为中国剧协主席的尚长荣为师。尚长荣观看《钟馗》排练后,耐心为吴桂云说戏,并书写“天道酬勤”的条幅,鼓励新徒再接再厉,提高演艺水平。

  2004年10月,吴桂云主演的《钟馗》“行路”一场,作为“中国戏曲绝技绝活展演”的剧目之一在香港上演,精彩演技与严谨台风使座无虚席的港九观众大呼过瘾。吴桂云在演出中超常发挥,加之“鬼卒”们的密切配合,多次亮相均有雕塑美,引得观众啧啧称赞。钟馗唱到“好一派喜气盈盈”时,观众随着音乐击节,场面十分热烈。而“小鬼”们花样翻新的跟头一个个从高台翻下,宛若片石击水,使得观众掌声阵阵。再看扎肩垫臀、足蹬判靴的钟馗从天而降, “台蛮”落地后又拔地而起,紧接几个大转身摔叉等一连串高难度动作,引得很多年轻观众跳起来喊好,整个剧场都沸腾起来。十几分钟掌声达二十多次。

  吴桂云之所以能演好“钟馗”,原因之一是她多年来打下了扎实基本功,从而把很多高难度动作表演的举重若轻。

    《院试》一场,她悬肘挥毫,笔锋遒劲,边写边唱,其唱腔宽亮优美,富有激情。科场痛斥杨国松那二十多句的大段唱腔,虽板式多变,但唱得腔纯板正,神完气足。其念白朗朗上口,大饱耳福的观众几次发出满堂喝彩。展现高超演技的“行路”一场,吴桂云表演“跳判”,手眼身步,很有章法;“捋髯”、“撕髯”亮相,富有雕塑美;扳“朝天蹬”,三起三落,稳健规范;穿厚底靴“台蛮”落地,尔后连续“摔叉”,干净利索,令人惊叹。她的娴熟的表演技巧和对人物的准确把握,鲜明地刻画出钟馗刚直不阿、丑中见美、悲中有乐的性格特征。

  吴桂云能够演好《钟馗》是因为她注意体验和观察生活,从而使很强的戏曲艺术程式变成美妙的表情语汇。14年来,已有丰富舞台阅历的她学会了观察人物,体验生活,把握人物在剧中心理流向的脉搏,从而演活人物。比如钟馗变成驱魔大神后,最后与妹妹生离死别的那三声笑,为什么几乎是呜咽的怪嚎。在这一点上,她是在1996年与慈父诀别时才体会到的。父亲生前最疼爱桂云这个老闺女,弥留之际想见上女儿一面;而桂云怀着把老父留在人间的强烈欲望回家,见到老父气断,她悲痛欲绝,哭叫声从脑后发出。由此她真正体验到了钟馗与妹妹生离死别时的呜咽怪叫那种真实感受。以后演出《钟馗》,每演至此,她的恸哭真切感人,常使观众们潸然泪下。

  吴桂云能够演好钟馗,还因为她有为振兴戏曲艺术而无私奉献的精神,使自己保持神形兼备的良好素养和健康体魄。为了演活这个“钟馗”,14年里,她阅读了很多有关钟馗的书籍和相关资料,书写了不少心得体会。为了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基本功,一年四季,无论寒暑风雪,排练场里剩下一人练功就是她;在农村演出散戏晚,第二天最早起床练功的又是她。为了自己的神圣事业,10多年来她两次堕胎 ,至今没要孩子。

  吴桂云“十年磨一戏”,艰辛的汗水不知流了多少,也为剧院争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荣誉。2006年,她将应邀到美国和新加坡献艺,《钟馗》因吴桂云而重放异彩,《钟馗》将伴她走向世界。

  作者:荆晖
  供稿:刘仲武
  注:选自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燕赵梨园百家》。吴桂云于2011年荣获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