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桥社区国韵京剧艺术协会会长张志强 自掏几十万赞助协会发展

几十年不唱,一开口还是那个味儿

    每周二的下午,到社区的活动室里坐坐,听听小曲儿,间或上台唱一嗓子,是61岁张月娥退休后最大的享受。

    常州有二十多个京剧票友组织,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就两个。同济桥社区国韵京剧艺术协会就是其中一个,目前共有50个会员,年龄从四十岁到七十岁不等。大家都是票友,一个下午,三四十个人,基本能一人唱上一段。自己过过瘾,也能听听别人的技术、爱好。

    张月娥介绍,一场京剧演出,要有乐队和演员。

    “我是唱着现代戏长大的。”张月娥告诉记者,张月娥在常州艺术学校念书,中学时开始学京剧,“文革”期间,传统戏不再传唱,而是流行唱现代戏,也就是《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八个样板戏。毕业以后,还要经常去苏州、无锡等常州的周边城市表演。

    到了20岁,她进了京剧团,32岁,她转业进厂工作。从此就再也没有表演过京剧,“只有在家看电视的时候,跟着哼几句。”

    直到三年前,偶尔的机会,她接触到以前在剧团工作的老同事,这才又进入票房。“好多年没有唱过了,但是听到乐队开始伴奏,一张嘴,一走台,竟然还是那个味道。对于那些学过的东西,身体都还有记忆。”

    张月娥告诉记者,协会里面,大多数都是业余的,自己电视上学学的,也有几个科班出身的名票。业内有名的票友邵自强,一直唱老生,票龄二十多年,是协会的顶梁柱。乐队里最重要的月琴师,是常州京剧团的,从小就在艺校里学。还有两个会员,是常州市京剧团的老团长了,碰到有人请教发音、台步,两人总愿意指导。

    “京剧唱得好不好,出口、发音、吐字,主要就是这三点,票友普通话很重要。有的票友不讲究普通话。一开口,就搞笑了。”

钟爱京剧的仪式感

    张志强的手机铃声,是一段西皮小开门。“皇上妃子升殿,就奏这个,传统戏里很常见的一段小调,我让孙女帮我设置的。”

    会长张志强,今年62岁,年轻时在高淳京剧团工作了10年,后来,他改行从医,成了常州市中医院的一名医生。会员们都开玩笑,说他是协会的钱袋子。平时,协会里缺少什么乐器,他出钱置办。一些乐队师傅的劳务费,他来支付。票房的活动,音响设备、布置,基本也是他自掏腰包。最烧钱的是乐器,文场有京胡、大锣、二胡、阮、三弦,武场有鼓司、大锣、小锣、饶钵,稍微好一点的,都要上万元。有会员帮他算过一笔账,至今为止,他至少出了几十万元。

    今年九月份,张志强正在筹备,在红星大剧院做票房,搞一场公益性演出。算一算,这可又是一笔钱。“玩票就是玩钱啊!”

    眼下,儿子刚生了二胎,不过,张志强潇洒得很,“随便你生几个,反正我没空帮你带。”他喜欢串票房,和志同道合的票友们打交道。不过,由于患有哮喘,张志强每次活动看的多,偶尔打鼓,就是不能唱,“年纪大了,气不够用,唱不起来。”

    票友当中,不少人除了喜欢京剧,还会唱唱锡剧、越剧、沪剧。不过,比起地方剧,他还是更喜欢京剧。“锡剧是大嗓子,带地方音调,京剧的发声比较讲究。”张志强说,他最喜欢的是京剧的仪式感。每一个台步都很讲究,一招一式都要有板有眼,不能随意发挥。

    贾帝 王国庆 文 夏晨希 摄

同济桥社区国韵京剧艺术协会会长张志强 自掏几十万赞助协会发展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