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晋剧《布衣于成龙》杂谈

   傅山比于成龙整大十岁,且卒于同一年。他们生活在康乾盛世的开端。这两个山西老西儿一道一儒。一个避世归隐,一个胸怀社稷。却有着对内心信念同样的坚守与执着。谢涛邂逅这两个三晋先贤,冥冥中似乎有些缘分的味道。这样传奇的人生需要有人去解构和诠释,而谢涛厚积薄发,成功塑造。是谢涛成就了角色抑或角色成就了谢涛?从闲云野鹤,道骨仙风的傅山到胸怀天下,敢于对抗强权的布衣于成龙。驾轻就熟,举重若轻间能看的谢涛对中国文化深刻的领悟和对人物对舞台一份虔诚!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伴着悠扬而富有时代感的唱腔,于成龙着粗布长衫乘一叶小舟而出。“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刑”此时的于成龙半生宦海沉浮。虽为贬谪归乡,却终可还原一个儒者的自在与淡泊。这就是于成龙的出场,气定神闲、儒雅内敛。唯有清官才有如此的淡定与从容。载歌载舞的程式化表演配以素朴的舞美完成了一幅流动的中国文人山水画的唯美构图—远山、古松、一翁、一浆、一侍从········正当所有人沉浸在这唯美的写意中时,一阵急促的乱锤湖广巡抚张朝珍打马而来,“黄州民变暴乱”。于成龙接受同僚的慰留,再次临危受命,并立军令状。“出世虽能济黔首,布衣亦可为国谋”,这是一个廉吏,一个士大夫应有担当和情怀!中国人看戏,喜欢看博弈,看较量。《傅山进京》中康熙帝微服访傅山。二人品茗论字,纵横古今。这是皇权与独立人格之间的较量,比的是气度与胸怀。而布衣于成龙把酒审酷吏郑克忠语言上犀利交锋,两种人强烈的反差。于成龙闲庭信步间斩杀了郑克忠戏剧节奏一气呵成令人拍案叫绝。为江山社稷,为黎明百姓空有一腔热血当然远远不够,更需要一份睿智和胆识。凭着这份睿智与胆识,于成龙只身上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己光辉的人格感召那些所谓的”暴民,最终成功的避免了一场血腥。此刻人性的光芒在这一刻达到了充分的彰显!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温暖的于成龙。渺道人是贯穿整部戏的一条线索脉络。他是文人于成龙的理想化身和精神寄托。透过他,我们看到的于成龙是丰满的、立体的。不仅有人间冷暖的关怀更有丰富的精神世界。

  看谢涛的戏,总有一种莫名的似曾相识。好像在中国人的文化记忆里这样的艺术形象是那么的熟悉,但又完全不可言传。程式化的一招一式,有韵,有神、有情。飘逸和洒脱间透着人间世故的冷暖,很真实却又很写意。

  至简至朴的舞美,唯一幅白描的山水。这似乎是某种文化的回归。千百年来,出将入相,一桌一椅便可演尽大千世界悲欢离合。所以含蓄的舞美给演员体验主义表演留下巨大空间。

  景随人移,虚拟化、程式化的表演是中国戏曲的本质特征。这种特征在该戏中得到了充分的强调。我想,在审美多元化的今天,在戏曲艺术逐渐式微的背景下这种强调本身具有一种非凡的意义。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