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是南通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主要剧种,秉承先贤张謇先生和梅兰芳、欧阳予倩大师的遗风,国粹京剧植根于江海热土,是江海文化的亮点,南通民间的京剧活动,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南通票房有50多家,
谁是资历最老的票房?
“南通京韵源远流长,京剧戏迷们结社唱戏,蔚成风气。”据长期关注南通票房发展的资深票友吴宗泉介绍,目前由京剧爱好者们自发建立起来的群众性社团,就有50多家,遍布江海大地。
在这些被称之为“票房” 的民间组织中,您知道资历最老的票房是哪家吗?
“建立于1950年的南通市文化宫职工业余京剧团,当属解放后资历最老的票房。” 吴宗泉说,该团行当齐全,实力雄厚,曾排演过《龙凤呈祥》《四郎探母》《凤还巢》《拾玉镯》《二进宫》《红灯记》等40多个全本、折子戏,在全市城乡巡演百余场,催生了一股股京剧热。
值得一提的是,建团初期的当家青衣花旦、梅派名票金笑兰,鼓师黄驾祥等元老,虽年事已高,仍热衷票房活动,提携后辈,不遗余力,成了传承南通京剧的资深宿将。
其中,市区票房最为集中,每个街道都有京剧社团,有20家之多。被誉为“京剧演员摇篮”的如东县,掘港、马塘、栟茶、丰利、岔河、双甸、苴镇、石甸等城镇都有京剧票房。
吴宗泉介绍,作为“正规票房” 的补充,南通城乡还有许多分散在大街小巷,不拘一格自由度较大的“家庭票房”。市区南川园社区戏迷蔡庭章、顾琴珍夫妇,自办家庭戏社,相邀戏友聚唱二十余载。南大街掌印巷冯宅,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是通城票友经常聚唱的场所,现在仍然京韵不绝。如皋、如东等地,一人唱戏,全家戏迷,家庭聚唱,习以为常。
京剧活动异彩纷呈,
南通票友缔造了怎样的佳话?
多年来,如火如荼的江海京韵,练就了一大批骨干票友,行当流派各异,文武场面齐全,唱念做舞出类拔萃,传统现代戏表演皆显其妙。
吴宗泉介绍,据统计,近年来南通京剧票友在中央电视台频频亮相,其总人数跃居全省同级市之首;在江苏全省有影响的京剧赛事中,南通票友更是捷报频传,名列前茅,为“京剧之乡”增光添彩。
2001年,由中央电视台、国家文化部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参赛选手由全国各地层层筛选,名票荟萃,强手如林,晋京决赛选手来自全国20个省市仅72名。南通票友男旦包起俊、女老生杨小兰,从1700多名报名票友中脱颖而出,双双捧回银奖。
陈桥小学学生成彬,以一折《野猪林》中林冲的载歌载舞,在央视第四届京剧戏迷票友大赛中,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少儿组参赛选手,获得铜奖。
2010年,在天津举办的第十届京剧票友邀请赛中,通州区石港镇青年男旦票友何晓飞,以一折梅派的彩唱《生死恨》,力挫群芳,荣获“中国十大名票”称号,江苏省仅他一人。2011年在厦门举办的“夕阳秀”全国中老年艺术邀请赛中,市区老戏迷季本学也以一段《武家波》荣获金奖。
首届江苏省“十佳(大)京剧名票”评选,南通就有鲍小华、杨小兰、沈红霞3名票友榜上有名,传为美谈。
京剧是江海文化的亮点,
为何近百年来生生不息?
京剧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丰厚文化底蕴,自诞生至今,在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吸收了其他地方剧种、艺术门类之所长,并经过无数艺术家的改革和创造,才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之集大成者,被公认为国粹。
江海京韵,源远流长。
吴宗泉说,秉承张謇先生与梅兰芳、欧阳予倩大师的遗风,形成了南通丰厚的京剧文化积淀。近百年来,国粹京剧植根于江海热土,作为江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南通人民喜闻乐见的主要剧种南通民间的京剧活动,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南通素有“京剧之乡”的美誉。星罗棋布的京剧票房,数以千计的戏迷票友,为南通群众性京剧活动,提供了阵地和骨干队伍。各地票房广泛开展节日演唱、联谊、会演等各种活动,清唱、彩唱、折子戏、全本戏,红红火火,异彩纷呈。国粹京剧,不但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成了南通的又一张城市名片。
吴宗泉说,这么些年来,在京剧滑坡大气候的影响下,我市京剧团解体,专业舞台疲软,但这门高雅的国粹艺术,依然是江海文化的亮点。“京剧在南通的发展,体现了江海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和崇文尚德的自觉性。”他说,当下,广大票友、戏迷,岂止是南通京剧的“半壁江山”?博大精深的京剧,在江海大地根深叶茂,定会一代代传承下去。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下一篇:陈琪喜收天津京剧院王楣为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