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毓敏:让中国国粹京剧走出象牙塔
北京3月6日电中国文化部日前正式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选结果,北京的京剧名家孙毓敏与梅葆玖、谭元寿等一起入选。 已近古稀之年的孙毓敏依然精神矍铄,岁月没在她的脸上留下太多的痕迹。她的眼睛格外有神,被描画得极为精致的眉眼流露着她的率真与开朗 ,而那一股不服输的精气神儿,就像她喜欢穿的红色中式上装,生动、有力。 “京剧的生命力没有终结,没有走进博物馆,京剧已经走近了21世纪的新生代,京剧已经有了未来。作为一个京剧人,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孙毓敏这样评价她所热爱的京剧事业。 京剧是中国国粹的杰出代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它集中国多种古典戏曲之大成,在国际上是代表中国的特有形象。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孙毓敏在中国京剧界有“天才”之名,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的弟子,经常上演的荀派剧目有《红娘》、《红楼二尤》、《荀灌娘》等,有“活红娘”的美誉。 她在中国戏曲界更是创造了残疾后重返舞台的奇迹。在让国粹京剧走出象牙塔,传统文化积极参与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孙毓敏已然成为自觉的弄潮人。 孙毓敏生于1940年,祖籍上海。她10岁考入北京市艺培戏曲学校,初习武旦,后专工花旦。“文革”期间被迫终止演出,1978年重返舞台。1991年任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以来,她励志图新,辛勤耕耘,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杰出贡献。 从2005年开始,两年中孙毓敏已经4次率领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师生赴法国、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希腊等欧洲国家演出京剧。她们演出的都是传统京剧,同时还把教学、排练和演出的全过程展现给西方观众。 孙毓敏说,她采用的是“解剖式欣赏法”,如同把厨房搬到餐厅,让观众看到菜是怎么做出来的。选取的折段都是精华,配合字幕说明,外国观众全部可以看懂。 在法国演出时,50名师生33天里演了27场,千人剧场场场加座,场场谢幕六七次。几万名观众慕名而来,除了法国人,还有邻近的德国人、奥地利人。27场刚刚演完,巴塞罗那和里昂就已经签下了下一轮演出的合同,西班牙的演出商也尾随而来。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