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为期四天的由石家庄市鹿泉区委宣传部主办、鹿泉区文广新(旅游)局协办的“首届获鹿丝弦戏曲展演活动”拉开帷幕,一场《潘杨颂》把在场观众们带进了丝弦戏曲的世界。
获鹿丝弦起源于明末,又名索腔、四弦、女儿红,声腔为元、明流行于燕赵的小令,是牌腔与板腔共存的综合体,官调与越调各成体系,其剧目主要是以越调为主。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时也被河北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动现场,板胡吱溜,人声鼓声锣声“层峦叠嶂”,时而如怒涛翻滚,时而如瀑布急泻直下,不仅唱腔流畅优美,字音清晰,激越悠扬,而且极具燕赵慷慨奔放的人文地方气息。
近年来,获鹿丝弦通过历代丝弦艺人的演出实践,不断吸收与创新,现在活跃在鹿泉大地的丝弦艺术爱好者600余人,并有6个民间剧团和组织,为该区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做出应有的努力。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