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华丽婉转、念白儒雅的唱腔、细腻的表演、飘逸的舞蹈,完美的舞台置景,昆曲在散发传统魅力的当下,金秋十月在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上与欧洲古典音乐相遇交汇,沪台艺文菁英在上海联袂跨界合作打造全新表演《海上繁花》。
从《西厢记》到《红楼梦》,从《牡丹亭》到《桃花扇》,昆曲的百转千回,馀音袅绕反映出社会与文化艺术的意境与深邃。与此同时,文艺复兴与巴罗克时代引导着西方音乐步步走向成熟。虽同期却远隔万里的音乐领域,在几百年后的如今汇聚一堂,由台湾李立亨导演联袂上海昆曲艺术家沈昳丽共同演绎的《海上繁花》金秋十月绽放在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
演出现场,比利时与德国的优秀音乐家与上海的昆曲艺术家笛师合作,乘东西方艺术之风,让昆曲与笛子、钢琴、小提琴及古琴同台呈现,集结李立亨导演的创意之花,放飞沈昳丽的起舞之蝶,中国昆曲和欧洲古典音乐完美融合,用戏曲有歌有舞的翩翩翅膀,载动杜丽娘与巴赫百年相遇,用歌舞音乐带回到17世纪的东方与西方。
在27日的分享会上,谈及《海上繁花》的创作初衷,导演李立亨认为,这是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的相遇与交汇,特意挑选17世纪巴赫、贝多芬的作品,刚好昆曲在明末清初同样是最辉煌的时刻,这种结合不失为一种成熟的表演方式。同时也尝试做一些初步地接触,西方的音乐在舞台上轻快的节奏呈现是透过钢琴和小提琴,当笛声出现的时候会觉得昆曲的慢会变得非常的迷人,非常有吸引力,所以快跟慢结合在一起,可以达到举重若轻的意境。东西方艺术历时六百年的邂逅,有静默的必要、更要有香与茶的想象,醇醇香浓,盈盈环绕。
李立亨说,上海国际艺术节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黑匣子剧场当中做一个小规模地尝试,这样提供一个试错的机会,可以多做一些尝试,错了可以调整,对了就可以继续,也希望向观众传达“最传统就是最时尚“的理念,让民众深刻体会到,西方剧场与东方昆曲,没有争高低,只有共现繁花。
从十岁开始学习昆曲的沈昳丽肩负昆曲传承使命,在她看来,这次双方合作不同于简单的贴片式创新,将传统文化透过西方受众的审美进行推广,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新呈现和演绎。她希望每一次的演出与跨界合作时,让更多的中西方受众走近昆曲,共同探寻昆曲传统文化的全新魅力。
《海上繁花》剧照资料图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