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界的吵吵闹闹中,京剧进学校的事在北京算是定下格调了。19日,北京市教委召开了北京市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启动大会,全市有22所中小学成为首批京剧进课堂的试点单位(详见3月19日《北京晚报》)。 然而,笔者很是怀疑,京剧进课堂了却是不要求学生考试,那京剧能否落地生根,会不会成为一个学京剧的海市蜃楼呢? 且先来看看北京市教委对京剧进课堂的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音乐课程中增加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不在中小学另外增加一门课程,也不会增加音乐课学时,也不进行考试,更不会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任何负担。试问这样的规定,中小学生如何会对此产生兴趣,在一个应试教育局面无法根本扭转的当下,京剧又如何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去? 我不是要来怀疑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是要来怀疑教师的传授能力,而是这样一个规定,是不是设置得合理。在一个并不是很合理的教育体制之下,京剧这样悄然进入课本是否会收到应有的效果:不成为一种形式,不是一个过场,教师不简单满足于演唱技巧的教授,而是将曲目背后的故事,如何理解京剧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传授到学生的知识海洋中。 做过学生的可能都知道,不在教学大纲要求之列的内容,老师是不会教的,即使教也不会用心学,即便是像数学、语文这样重要的课程,又何尝能逃过如此命运,就更别说一门音乐课了。当然,不排除一些想学而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自学,和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在家长的支持和鼓励下校外请老师学。 但是,这个规定中有一个更为明显的弊病是,京剧进课堂的要求只是在北京的部分中小学,不是所有的中小学。这个制度设计一是让人觉得有歧视的嫌疑,重视一部分,忽视另一部分,以致形成想学京剧的学生学不上,不想学的学生却得学的新教育“负担”。二是从客观上来说,这样的规定难以形成真正学京剧的气候。媒体炒作是媒体炒作,真正要让学生把京剧艺术学进去还得在校园里有气候、有环境。 笔者以为,与其这样浪费教育资源大张旗鼓地要弘扬京剧文化,不如在每所中小学设立一个京剧特长班,像体育特长班、舞蹈特长班那样。让那些真正喜爱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