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艺术周下月登场

 

  今年6月,原创昆曲《春江花月夜》献演上海大剧院,三场演出近五千张票悉数售罄;10月,上海昆剧团携经典老戏《墙头马上》等亮相第六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同样一票难求。“昆曲”成为时下热词。而将于12月7日至13日亮相上海大剧院的2015当代昆曲艺术周,无疑将为今年昆曲热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文/燕子

  昆曲艺术周下月登场

  2015当代昆曲艺术周由上海大剧院、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香港进念·二十面体、昆山当代昆剧院联合主办,连续7天,围绕昆曲的讲座、表演、音乐、工作坊等四种不同的感官体验,引领观众沉浸在属于当代的昆曲艺术中,迎接从源头走来的活色生香。

  本次昆曲周首先把焦点集中在致敬经典上,分别于12月8日、12月9日呈现两堂传统折子戏专场,其一是取名为“心声”的四生五蕴张军小生专场,“昆曲王子”张军将严循昆曲小生行当中巾生、官生、穷生、雉尾生四大家门的表演规范,是他多年跨界探索之所获,交由传统舞台试金的一次挑战。其二是定义为“继承者”的雅俗一辙江苏省昆汇演专场,有着众多粉丝的省昆中青年班底此次给沪上观众带来了五折申城久不献演的文武折子戏,既有情意缠绵的生旦对手戏,也有插科打诨的丑行、净行做工戏,可谓精彩纷呈。

  一届标杆为艺术的昆曲周,除了有戏可看,还得有戏可品。此次当代昆曲艺术周力邀两位港台重量级嘉宾,以各自所善参与其中。来自台湾、被誉为“宝岛第一青衣”的梅派传人魏海敏,联手“昆曲王子”张军和“江南名丑”李鸿良,京昆同台,上演经典传统剧目《贩马记》;香港文化教父、 “华人有着实验艺术先驱”之誉的荣念曾,带来了他的“一桌二椅”实验昆曲专场,六位深谙手眼身法步的昆曲演员将演绎四折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舞台表演,个中滋味由观者品评。

  谈及昆曲艺术,传承是绕不开的话题。此次当代昆曲艺术周再次倡导演员和观众共同成长的观念,用一场名为“希望·蘭苑齐芳”的折子戏专场为昆曲周开锣。参与该场演出的有由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演员邹美玲带教的昆山千灯小学昆曲兴趣班、由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演员张冉带教的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昆曲兴趣班、由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委培的上海戏曲学校11昆班、复旦大学昆曲社、同济大学昆曲社,以及职业昆曲推广人、澎派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津羽。一方面,全面展现上海昆曲美育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是着眼于明天,从舞台开始,让演员和观众一同撑起昆曲的未来。

  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和上海大剧院的强强联手,今年已是第二次。6月末连续三天轰动申城的当代昆曲《春江花月夜》,以无可争议的上座率和广受赞誉的口碑,刷新了上海原创昆曲剧作新的高度。如今,上海大剧院再度联合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推出2015当代昆曲艺术周显得水到渠成。事实上,从多年前扶持中生代力量的“全国昆曲优秀中青年演员展演周”,到今年推出汇聚“国宝级”艺术家非遗典范的大师版《牡丹亭》,一直以来上海大剧院就是昆曲艺术传承与推广的参与者,对于这门绵延600年历史“百戏之师”的聚焦和审视从未停歇。本届“当代昆曲艺术周”邀请到了荣念曾、魏海敏等著名艺术菁英同台展演,既有具备“根本”意味的人才传承成果展示、传统老戏,又有体现昆曲“另一种可能”的当代实验作品,充分彰显了“给过去一个未来”的题中之义。上海大剧院认为,只要是对昆曲传承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就应当给予不遗余力的支持,也十分乐意参与其中。

  作为本次当代昆曲艺术周的压轴大戏,张军拿出六首四年来精工细作的Kunplug水磨新调昆曲新音乐,结合热力不减的《春江花月夜》经典唱段,奉献两场根植并脱胎于传统的新昆曲音乐会,让幽兰雅韵插上了现代音乐的翅膀。被问及如何理解昆曲“当代性” 此次昆曲周的策划人张军说:当时, “代不能忘记传统,当代需要自信和开放,当代必须回归生活。我们的目标,致敬传统、实验探索、日日相伴,便是一种最好的演绎。”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