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9日晚,中国国家京剧院在著名的Sadler’s Wells剧院举办了伦敦首演,演出了经典大戏《杨门女将》,1500多名英国观众观看演出。
11月20日伦敦讯(记者 王志永)2015年11月19日晚,中国国家京剧院在著名的萨德勒斯 威尔斯剧院Sadler’s Wells,举办了伦敦首演,演出了经典大戏《杨门女将》。1500多名英国观众观看演出。
家住英国南部郊区的老戏迷Sharon Marsh和她的丈夫很早就定了票。演出开始前,Sharon跟记者讲述了她和中华文化的渊源。还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她的父亲被派到亚洲工作,她跟随家人辗转住在新加坡,印尼和香港。虽然没有到过大陆,但当地的中华文化让她为之深深着迷。Sharon依稀对十年前国家京剧院在英国的演出记忆犹新,因此这次又一次托着老公来看戏。
演出配有中英文双语字幕,因此Sharon表示对剧情理解没有难度。演出每到精彩处,Sharon和她老公也会和很多观众一起禁不住报以阵阵掌声。
中国国家京剧院上次来英国演出还是2005年。本次英伦巡演由中国京剧当红老生于魁智和梅派青衣李胜素率领,是中英文化交流年“中国文化季”的重要项目之一。在伦敦演出前,国家京剧院于11月13日至14日在利物浦回声剧院演出了2场。 19日至22日在伦敦萨德勒斯•威尔斯剧院演出5场,分别演出《杨门女将》和《霸王别姬》两部大戏。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及夫人胡平华和文化参赞项晓玮当晚也亲临演出现场。
《杨门女将》脱胎于中国民间三大家将小说之一的《杨家将》。“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明朝中后期,杨家将成了借古言今的最好武器。明清两代,戏曲舞台上以杨家将为题材的剧目就有360出之多。
杨家将戏的内容在明清开始出现了“人情化”的趋势,从一味地表现忠君报国,勇敢杀敌逐渐转向表现人的悲欢离合。杨家门里每一个成员几乎都有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仅是题材的这一变化,已经露出以观众和艺人对旧题材的淡漠,反传统的倾向始露端倪。
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相似,《四郎探母》、《杨八姐游春》这些戏虽取材于旧故事,却利用了传说中的人物和部分情节,但进行了大胆的发挥和脱胎换骨的改造,彻底摆脱了杨家将故事的“忠君报国”的传统主题。在新编的故事里,杨门女将不再因为忠君报国、效死疆场而被歌颂。《杨八姐游春》里敢于讥讽皇帝的佘太君,敢于提兵抗婚的八姐、九妹,都以她们的叛逆精神而光彩夺目。《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也以善良、爽直、多情、机智的性格区别于演义里那个“嫁夫随夫”、三从四德的公主形象。
《四郎探母》几乎对传统故事里的封建正统观念、大汉族主义情绪都作了否定。在传统故事里,实际上都是以宋朝为正统,把少数民族政权和农民起义看成“盗贼”。《四郎探母》却能摆脱这种观念的桎梏,敢于正视历史,敢于提示宋辽之间“两国不和常交战”,“各为其主夺江山”的封建战争的实质。尤其是它从杨四郎被俘招亲的情节生发开去,安排了萧、杨两家既是亲家,又是敌人的戏剧性情节,通过杨四郎这条纽带,使两家同时陷进了战争所造成的不幸里。这样的描写,其意义已不只是一般化地揭露战争给个别家庭带来的不幸和痛苦,而是反映了民族间的不和睦给两个民族带来的苦难。这表明了作者能够跳出狭隘的民族偏见,对历史作较为深刻的洞察。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