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京剧靠官家是否能兴盛?
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事,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这件由教育部一道指令惹出的事儿,虽然在曲目选择上选了太多的样板戏,惹得京剧界和文化界很多人不高兴,但我猜教育部此举,目的倒不见得是要为“文革”张目,其用心还是复兴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为了让娃娃们好接受一点,于是选了容易学,而且孩子的爹妈都耳熟能详的现代样板戏。   对于这件事,大家都在骂,说教育部还打算喂孩子狼奶,骂得不错,不过,且不说教育部其实不认为那是狼奶(即便狼奶,也是红色的),就算有同感,为了灌输传统文化,也顾不得那些了。眼下,依我的猜测,复兴传统,已经成了教育部门的大局。在此,我不打算对这种复兴说三道四,但是我的疑问是,凭行政部门的一纸政令,就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喜欢上京剧吗?   不错,京剧的兴起,靠的是晚清皇家的喜好和追捧,那个粗通文墨的慈禧太后,是个懂戏的超级戏迷,也是不折不扣的京剧第一大恩人。不过,京剧真正的兴盛,却是在民国时期,在这个时期,京剧依靠一些有想法的艺人和文人,不仅实现了自身改造,而且走出了国门。但是,这时期的京剧,固然有官员在捧,但真正让京剧红起来的,却是民间的力量。那个时候,京剧就等于是流行歌曲,报社的记者,每日每时盯着当时的名角,一举一动,民众攸关。所谓的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四大须生,都是记者评出来的。懂戏的记者,每日泡在戏园子里,戏评一出,头头是道,上下轰动。政界、商界、出版界、文化界乃至帮会老大,大家喜欢捧谁,多少都有点道理,坤伶不少,但单凭脸蛋走红的,却一个也没有。台上角儿在唱,台下精英和大众都在哼,特别喜欢的,还花上大笔的银子请老师教,就像今日给子女请老师教钢琴和小提琴一样,会唱上两口的,还可以花更多的银子请名角陪你唱,这种人,就叫票友。那个时节,在北京城里,无论哪个角落,都会听到流行的唱腔,成年男人,一句不会的人不能说没有,但真是很少,风气所及,小孩子自然也喜欢,我就看到过很多那个时代过来的人,说起他们小时候如何逃学听戏的佚事。可是,京剧这种红,却跟政府的法令没有任何关系,教育部从来也没有下过命令,要哪个学校学唱京剧。到了国民党执政时期,由于首都变了地方,京剧还变成了平戏。也就是说,尽管达官贵人中有不少戏迷,但纯粹是个人行为,跟政府无关。   一种艺术形式,民众喜欢与否,不是强制能奏效的,除非政府有本事,能像当年推行样板戏一样,将所有的文娱形式都关掉,八亿人民八个戏,而且提到政治的高度,借党政系统强力高压推行,广播电视每日轰炸,不听也得听,听了,还不许有半点不同意见,否则就是******,要进监狱。达到这个强度,我承认,我们这一代被轰炸的人,的确连血液里都有了样板戏,就是理性上十分讨厌,有时候还是会不知不觉哼上一句。可惜,这种日子已经过去了,就算教育部十分强势,权力比政府的其他部门都大,学校没有敢不听话的,但也没有办法让小学生放弃周杰伦选择刘长瑜。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