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昆曲人吴双,“回到”宋朝

   

吴双

 

  吴双

  作为上海交响乐团2016年“演艺厅之打通听觉与视觉系列演出”的首场,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昆曲表演艺术家吴双的“双声慢·歌宋——昆曲人吴双词唱会”将与观众见面,演出还力邀上交大提琴首席黄北星,以人声与大提琴对话的方式,重新诠释千古名篇《水调歌头》。

  “碰词”,在吴双和朋友们之间非常默契,意思很好解释,就是触碰唐宋词,当然也延展到元曲。唐宋词和元曲的很小一部分,留下了明人整理保存至今的乐谱,不少(唐宋)词作和(元)曲作大多在声乐演唱上失传了——“被声而歌”是词和曲原有的重要审美价值,声腔的缺失,造成词曲艺术形式上相当大的遗憾。就如读《牡丹亭》书和看《牡丹亭》剧,到了“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样的佳句,是否付于管弦歌唱,境界大不一样,昆曲人吴双一直不满足于词只通过阅读去表达文学性,而是希望寻找以歌唱传扬词曲的文化价值。从明清昆曲回溯,穿过元曲,就会发现这种声乐的源头是“词”,以曲歌词,也许是当下回望唐宋词唱最贴切的注脚。

  吴双的这次“碰词”,所选曲目都是从明清时代留存的唐宋词歌谱而来。宋词,无论是苏东坡手里作铜琶铁板的壮声还是柳三变笔下作红牙檀板的清音,辗转至今,已有很大的变化,因此,现代人无法按照三四百年前的明清歌谱,原原本本地恢复唐宋雅音。吴双带着对词本体的文学理解,带着对明清歌谱的音乐理解来重新打谱,或保守或张扬,在他眼里并无太多远近的区分,是完全属于吴双的自我诠释。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