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盛长(1922-2002),安庆市太湖县人。他9岁进“富连成”习艺,所学这一科的特点是:学文也学武,学本行当,也学其他行当,并要求每出戏都能“抱通本”(即谙熟全剧,包括每个角色的唱念做打、舞台调度、音乐锣鼓、服饰穿戴)。最初的两年,他练的是基本功,然后就开始学戏,学会一出,就登台演一出。
教他的老师,除了开蒙老师之外,有王喜秀教他武生戏和老生戏,马连良教他《打渔杀家》、《甘露寺》等拿手戏,王连平教他《武松打虎》、《麒麟阁》等剧目,苏连汉教他红生戏(即关公戏),萧长华教他三国戏。此外,还有梅兰芳、盖叫天、尚小云、唐韵笙、李洪春等人,也都在艺术上提携过他。叶盛长的学艺经历,既有名师传授,又有高人指点。几年下来,他已会了200多出戏,而且功夫过硬,演技全面。可是,频繁演出及过度疲劳使他很快“倒仓”(即京剧男演员在青春期产生的变声现象,表现为声音低粗)。在倒仓期间,又没能进行科学地养护和使用嗓子,后虽经治疗,却始终未能完全恢复。这样,叶盛长在舞台上,就成为一个辅助别人的二路老生演员(扮演次要角色的老生)。
1940至1948年,叶盛长在上海,许多大角儿都愿意与他合作演出,演出《群英会》时,周信芳演鲁肃,袁世海演曹操,叶盛长演孔明。其间(1947年秋),叶盛长还接受邀请,参加了“恒社”首领杜月笙60大寿的堂会,演的戏是《武松》,李少春演武松,李玉茹演潘金莲,叶盛兰演西门庆,叶盛长演何九叔。那次堂会戏,可谓空前绝后,标志着中国京剧的最高水平。“语其扮相,实觉春容;语其武功,良亦精通。”这是当时上海小报对叶盛长表演的评价。时人尤其欣赏他如此年轻,竟善演衰派老生,所以形容叶盛长是“下台美如冠玉,上台老气横秋”。俗话说:红花还得绿扶持。作为二路文武老生,叶盛长是一片不可多得的绿叶。仅在上海演出的那一段时间里,与他合作的名演员就有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盖叫天、唐韵笙、孟小冬、马连良等。
1949年7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叶盛长出席了会议,见到了毛泽东。不久,他经过田汉的考核,加入了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工作团。从此,他结束了旧艺人的生涯,成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当时,为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央派以沈钧儒为团长的“中央赴西北访问团”,代表中央去和当地各界人士接触。访问团的成员,有政界人士,也有文艺界人士。叶盛长作为文艺演出团体的成员,也去了西北。他和同志们到达西安,受到彭德怀的接见。到达兰州,受到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邓宝珊的热诚接待,在邓宝珊的提议下,剧团和当时也在兰州的程砚秋合作演出了两场义务戏,并用演出所得,购置棉衣,赈济穷人。这次赴西北最重要的使命是到拉卜楞寺,会见在这里的西藏活佛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请他促成西藏和平解放。为此,剧团为藏民演了好几场戏。
1956年,叶盛长参加了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会,先去波兰、莫斯科,后又去北欧五国。我国住这些国家大使馆的同志对叶盛长等人说:“你们用艺术帮助我们取得了许多用通常的外交手段难以达到的良好效果。”翌年,叶盛长参加了中国农工民主党。不久,被打成右派,给他的处分是“保留公职,劳动教养”,被押送到距北京300里以外的清河农场。“文革”期间,叶盛长多次被拉去陪斗。其间,他干过锅炉工、电工、管道工等多种体力活。
粉碎“四人帮”后,叶盛长的右派问题获得改正,他又开始了新的演艺生涯。过了几年,他因身体不好,告别舞台。最后一次的演出是在天津,由他和陈永玲合演《乌龙院》,虽年事已高,但风采依旧,博得看戏一向挑剔的天津观众的阵阵掌声。(参考书目:2006年第5期《随笔》《梨园一叶——叶盛长往事》一文。)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