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昨(11)日,记者在市川剧团见到了正拿着手稿一遍遍练习现代川剧《红盐》唱词的何志全。他笑着说,无论是否当选传承人,他肩上承担传承川北灯戏的责任都不会减少。
14岁考进川剧团经典剧目登上央视
何志全是“60后”,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留着一个光头。他告诉记者,小时候,家里人带他去看了两场川剧,不知怎么的,他就迷上了诙谐逗趣的川剧。
1979年,原南充地区川剧团招生,年仅14岁的何志全毫不犹豫报名参考。何志全说,当时考试主要看嗓音、身体协调性等,因为自身条件较好,他成功考进川剧团。
考进川剧团后,何志全开始了两年的基础学习。“老师手把手地教,我们就一遍遍练习唱腔、身段。”何志全告诉记者,舞台艺术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招一式都是用汗水换来的。除了老师传授本领外,喜爱川剧的他还不断自我学习和探索,在一遍遍练习中总结发声技巧等。
何志全演过《闹都堂》、《三击掌》、《诸葛亮吊孝》、《郑板桥买缸》等经典川剧剧目,曾获四川省新剧目展演一等奖,其主演剧目曾在央视戏剧频道《名段欣赏》栏目播出。
目前,市川剧团正在排编一部现代川剧《红盐》,这个剧本讲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红军前线缺少食盐,南部、阆中等地村民采盐送红军的故事。为创作剧本,编剧多次前往南部、阆中等地考察留存至今的老盐井。“是演给老百姓看的。”何志全说,为了演好这出戏,他多次跟随编剧一起下乡采风,想呈现一台接地气的现代川剧。
演出机会减少把舞台让给年轻人
何志全告诉记者,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剧场看戏是人们为数不多的休闲方式之一。何志全回忆说,模范街有一个可供七八百人观看的剧场,“几乎天天都有演出,一部剧要演一个月,台下坐满了观众。”何志全感慨地说,现在的年轻演员没有经历过川剧火爆的年代,演出机会多集中在逢年过节,因此演员登台演出的机会大大减少。
“把舞台更多地让给年轻人,让川北灯戏代代相传。”面对年轻演员舞台演出机会少的问题,何志全常常让年轻演员上,他说希望新一代的年轻演员在舞台上提升功底,增强实力。
在指导年轻演员的同时,何志全也没有忘记自身的学习。目前,他还拜四川省川剧院两名大师为师,遇到困难就向两位老师咨询。现在他常常通过微信,唱一段川剧发给老师听,让老师对他进行指导。“我们现在就是承上启下,既要把川北灯戏传承下去又要不断学习进步。”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下一篇:泸蓉两地“结盟”发展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