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姚明于几天前去世,让不少人想起了他创作的《前门情思大碗茶》《故乡是北京》,这些歌曲因融入传统戏曲元素被称为“戏歌”,在上世纪90年代风靡中国。李谷一曾在2012央视春晚现场演唱《前门情思大碗茶》。可近几年的歌坛却很少见到戏歌的踪影,叫得上名字的戏歌作品少之又少,是因为没人创作,还是因为没有人听?业内人士各有看法。
“戏歌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学术概念,而是在这一类相似的作品被创作出来后,业界给出的统称。”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秘书长、著名音乐评论家金兆钧介绍,以姚明创作的《说唱脸谱》为代表,歌曲有意识地运用了传统戏曲的曲式旋律等元素,以流行歌曲的形式呈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金兆钧说,此前不少歌曲的创作来源于民歌,姚明率先运用了戏曲曲艺元素,十分新颖。由于不少作品中带有京剧风格,也一度被称为“京歌”。
金兆钧认为,近几年来借用戏曲元素的歌曲并非没有。作曲家杨乃林就曾把京剧唱腔的毛泽东诗词《咏梅》改编为歌曲;在创作纪录片《百年恩来》时,姚明也曾在音乐中加入了评弹的元素。“这类歌曲的创作相当讲究,要求作词作曲的人对传统曲艺非常熟悉。姚明本人对戏曲很熟,才能写得入味。”金兆钧说,但年轻创作者创作的戏歌确实较少,“年轻人虽然爱玩音乐,但对民间曲艺接触的少,可能就难以借鉴这些元素。”
而在作曲家伍嘉冀看来,曲艺表演要求字正腔圆,“行腔倒字非常严格”,也为创作增加了难度。去年年末,北京市文联曾面向基层征集新民歌,不少新民歌的创作融入了北京曲艺的元素。伍嘉冀在讨论作品时,尤为关注歌词声调与音乐旋律之间的关系,如果出现语言声调与旋律走向不符的“倒字”现象,会被看做是硬伤。
借鉴戏曲元素写流行歌虽然新鲜,但也并非任一剧种的尝试都会流传,这也让人们觉得,戏歌曾一度盛行却“后继乏力”。“京剧在中国影响范围广,容易被观众接受,其他剧种就相对困难。”金兆钧说,曾有上海作曲家受戏歌风潮影响,把沪剧和流行音乐结合,最后却因无法广泛传开而不了了之。
“戏歌的流传也有一定的时代因素。”乐评人卢世伟说,上世纪90年代前后有不少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戏歌刚好成为外国人接触中国传统曲艺的桥梁。“电视上有外国人唱中国歌,基本都唱《说唱脸谱》《故乡是北京》这几首。视觉上非常有看点,也使这些歌曲更加流行。”现在来中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他们了解中国的途径也变多,戏歌也就不再像以往那样备受瞩目。
不过戏歌的存在,确实起到了普及和推广地方曲艺的作用,把传统艺术推广到喜欢流行歌曲的年轻人之中,成为歌坛上的特色品类。另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现在仍需支持戏歌的创作,但不能一蹴而就,“不必要求一两次的创作就出精品。”他认为,要把戏歌创作看做一个浩大的工程,就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洋管弦乐的民族化潮流,在众多作品中诞生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已经是音乐发展的成功。
相关链接
“中国风”流行歌曲≠“戏歌”
近些年来风靡大江南北的戏歌虽然不多,但戏曲元素并没有在当今的流行歌坛销声匿迹,而是融入流行音乐的创作中,被称为“中国风”。
对于80后来说,王力宏的《在梅边》,周杰伦的《霍元甲》《兰亭序》,以及信乐团的《北京一夜》流传度极高,这些歌都把传统戏曲的故事素材和唱腔风格融入其中。近两年来,“中国风”歌曲的创作也越来越火,通过《中国好歌曲》走入观众视线的戴荃,就以一首原创歌曲《悟空》火遍网上网下。他更明显地运用了戏曲融入流行歌曲的方式,加入带有曲艺特质“说唱”,在演唱中增加念白。
“但这类借用戏曲元素的中国风歌曲和戏歌并不一样,其实更加西化。”乐评人卢世伟说,由于戏曲形式离流行音乐比较远,作曲家姚明的创作更像是把戏曲民族音乐化。而在近年来流行的中国风歌曲中,王力宏、周杰伦等音乐人虽然借鉴了戏曲素材,但还在其中加入了R&B、说唱甚至摇滚等音乐元素,“本质上还是流行歌曲。”
更重要的是,流行歌手并不会在中国风歌曲中演唱戏曲段落。“戏曲的行腔非常专业,但流行歌手并不懂戏,戏曲的段落要么由别人唱,要么只是作为旋律素材出现,歌手只是简单学一下带有戏曲味道的唱腔。”卢世伟印象中,戴荃的演唱更接近“戏歌”唱法,因为他毕业于专业戏曲院校,对传统曲艺非常了解,“不过他的歌曲编曲也已经流行化了。”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