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春风化雨四十年 文化惠民遍地花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砥砺奋进,40年成就辉煌。40年来,我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阔步迈进,综合实力逐步增强,人民群众在改革和发展中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资料图: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血脉,是衡量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尺度。春风化雨四十年,从基本解决温饱到丰富文化生活的转变,我市的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文化繁荣发展,文化惠民遍地生花。

“戏曲之乡”实现新突破

正在人们普遍关注乡音乡情及乡愁的当下,我市早已拥有了代表地域文化的符号——“戏曲之乡”。这一文化标识的确立,在凸显地域文化面貌独特性的同时,也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为这座城市接下来的文化发展铺垫了必要而又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为戏曲文化带来了发展机遇,给古老的戏曲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任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的苏本栋,长期从事戏曲、曲艺的创作和研究,为繁荣地方戏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更是我市戏曲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回忆起我市戏曲事业的发展,苏本栋如是说。

资料图:

2012年,我市顺利完成了对所属国有文艺院团的全面改革,菏泽市戏剧院正式更名为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同时在院团内部完善了业绩考核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和用人机制,激发其内在活力和创造力,在新剧目创排、惠民演出、剧种传承保护等方面成果丰硕,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濒危剧种传承保护模式——“依团代传”,荣获首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依团代传”解决了大弦子戏有剧种无剧团、有技艺无人传的难题,培养了翟玉省、宋秀红等一批掌握大弦子戏技艺的中青年戏曲人才,并相继恢复了大弦子戏传统经典剧目《两架山》和《金麒麟》。其中,《两架山》应邀参加“中国戏曲节2016”,于2016年7月15日晚在香港大会堂剧院进行了专场演出。

 
资料图:
资料图: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新创、移植、改编剧本100余个,在全国和省级各类戏剧表演、汇演、邀请赛和艺术节评奖活动中,获得270余个奖项。山东梆子大型现代戏《山东汉子》获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新剧目奖,并于2004年10月晋京参加建国55周年献礼演出,2008年11月在国家大剧院参加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现实题材优秀剧目展演。山东梆子大型现代戏《古城女人》荣获第十四届文华优秀剧目奖。《跑旱船》《南国之春》《爱心家园》《乡魂》《分家》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退彩礼》《跑旱船》入选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2016年7月,我市地方戏曲应邀赴港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是建国以来菏泽地方戏曲第一次走进香港,也是香港“中国戏曲节”首次邀请地市级剧团参演。《两架山》《金麒麟》《大汉英后》《跑旱船》《春秋商圣》《草根大师》等十余部剧目入选山东省“4+1”工程。2017年4月份,牡丹区获评“中国曲艺之乡。2017年12月30日,《跑旱船》参加了由中宣部、文化部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2017年新年戏曲晚会,习近平总书记等七名中央政治局常委与首都千名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

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广大艺术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依托“戏曲之乡”的丰厚底蕴,创作了一批批具有菏泽特色的精品力作,为群众送上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推动了“戏曲之乡”实现新突破,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同时,也把菏泽推向广阔的大舞台,让“戏曲之乡”彻底走出了家门,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

家门口乐享艺术盛宴

10月22日至31日,花城戏韵唱盛世——菏泽地方戏曲传统经典惠民演出活动在菏泽大剧院举行,枣梆《蝴蝶杯》《天波楼》,山东梆子 《老羊山》《贺后骂殿》等10场传统经典戏曲轮番上演,市民争相领票观看演出,场场座无虚席。

“这几天我可真是过足了 ‘戏瘾’,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多精彩的剧目。曲艺家们把文艺送到群众身边,为大家呈现了一场难得一见的艺术盛宴,观众们都高兴极了。”连续几天到大剧院看戏的市民李宝军对活动连连称赞。

资料图:

今年入秋,我市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第五届中国菏泽艺术节暨菏泽市 “文艺惠万家”系列活动,涵盖舞台演出、艺术展览、精品赛事、学术交流、县区风采五大版块,共计58项艺术活动,让市民过足了“文化瘾”。去年牡丹绽放时节,第五届“中国梦·牡丹行”大型公益演唱会在牡丹区委广场举行,众多知名演艺明星及戏曲明星为市民奉上一场饕餮视听盛宴。2015年10月20日晚,演武楼内人声鼎沸、荧光挥舞,一场大型文艺汇演在此举行,乐坛常青树“情歌王子”齐秦倾情献唱,现场观众兴奋不已……

进入新世纪后,全市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方兴未艾。截至2017年底,全市先后举办18届大型广场文艺展演、9届农村文化艺术节、13届“牡丹杯”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4届戏曲节、3届戏曲迎春过大年、9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先后创设免费服务特色品牌160多个。随着文化民生实事的持续推进,城乡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至2018年,全市共组织送戏下乡20000余场,免费放映农村公益电影52万余场,组织获奖剧节目巡回展演1000余场次,培训基层文艺骨干4万余人次。村级文艺团体实现全覆盖,招募各类文化志愿者10000余名、团体300余支。市文广新局两次被省委宣传部授予送文化下乡先进单位,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被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授予送戏下乡先进单位,定陶区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荣获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居民在家门口便可观赏各类文艺演出,是菏泽城乡居民共享文化大餐的缩影。40年来,我市立足经济实力扎实攀升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繁荣文化艺术事业,努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在菏泽,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四季不断,城乡居民共享着改革发展的成果。

公共文化服务提升百姓获得感

一个充盈书香的城市,才是一个富有精神气质的城市,才是一个富有文化魅力的城市。市图书馆则积淀着这座城市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眼前的这座建筑,虽然没有大城市图书馆优雅的阅读环境和丰富的藏书量,但它的存在,也让菏泽人民受益良多。自2014年市图书馆正式免费开放以来,就结束了菏泽没有市级公共图书馆的历史,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打造了无障碍、零门槛、全免费、全开放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到图书馆去!”已成为广大市民一种时尚的文化生活方式。

今年50多岁的赵大爷,家住市区牡丹新城,退休后喜欢研究诗词,每天开车来市图书馆,一呆就是一整天。“退休后闲了下来,市图书馆建好后,现在最享受的一件事情就是每天在这里摘录喜欢的诗词,有灵感的时候就写写诗、作作词。”赵大爷说,市图书馆经常举办尼山书院国学讲座、曹州大讲堂、书画艺术展览等各式各样的公益文化活动,使其日益成为广大人民喜爱的文化殿堂。

资料图:

图书的丰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文化设施的落成也记录着时代的变迁。“现在,村里不光有硬化的活动场地,而且还配备了健身器材、音响设备,我们跳广场舞越来越起劲了!”从尘土飞扬的简易型文化广场一路跳过来的单县高老家乡许楼村村民许友菊深有感触,“农闲时候,大家都来活动活动身板,开春才能干好农活。我们就盼着有个好场地,现在都实现了。”如今,村村有了文化广场,老百姓的锣鼓可以随时敲,歌可以随时唱,舞蹈、秧歌可以随时跳。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城乡文化设施从无到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批大型标志性文化设施先后建成,城乡“15—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基本建成,为我市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载体和平台基础。截至2018年10月,全市共建有国有博物馆13个、文化馆10个、图书馆10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581个、农家书屋4200余家、乡村记忆博物馆10个、乡村儒学讲堂3000余个,城市数字影院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实现了全市覆盖。广电盲村成为历史,全市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公益电影实现标准化放映。自2008年起,全市国有博物馆、纪念馆全部实现对外免费开放,自2011年起,全市艺术馆、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全部实现对外免费开放。至今,我市公益性文化单位已全部实现对外免费开放,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激发了民众参与公共文化的热情,百姓文化获得感显著增强。

非遗是城市的“根与魂”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各级名录体系逐步健全。

我市是“非遗大市”,自2005年全面启动普查、申报工作以来,截至目前,全市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名录项目分别达到31项、93项、241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分别达到22人、73人、362人,国家级非遗项目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3位,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数量已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2013年,我市申报的曹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被评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为潍坊潍水生态保护实验区之后第二个以市域为单位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全市共有各类非遗保护、管理、科研、收藏机构40个,建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场所(馆)78处,建有牡丹区穆李非遗生态小镇等1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小镇。鄄城砖塑、大弦子戏等一批濒危项目得到抢救性保护和有效传承。大弦子戏“依团代传”保护模式、山东琴书在菏泽学院的创新教学模式被省文化厅在全省推广,并获评首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大亮点工作。“曹州非遗大讲堂”系列非遗讲座、振兴传统工艺花冠酒酿造技艺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被分别评为2015年、2016年度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亮点工作。王凤云、樊庆斌等获评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佳传承人。鄄城县“精一坊”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花冠集团酿酒股份有限公司等5个企业被评选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了花冠集团等10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众多优秀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走出菏泽、走出山东、走出国门,多次赴瑞士、法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经历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变化,菏泽的文化事业正在蓬勃发展;菏泽,正以更坚定的文化自信,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演绎着新时代改革故事;全市人民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乐享文化惠民成果,让文化自信洋溢在每一个菏泽百姓的脸上。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