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良辰美景》14年后重回上海舞台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大幕开启,舞台上空悬着三面铜锣,锣下是六面高高的镜子。左面,象征旧时记忆的无数串黄色宣纸,从天花板垂至地面。日前,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人文之光演出季开幕之作、中俄合作话剧《良辰美景》时隔14年重新回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舞台。该剧由编剧赵耀民创作于1997年,剧本原先为电影而写,最终却被一位俄罗斯导演搬上话剧舞台。

      毕业于俄罗斯戏剧学院的尼克拉·德鲁切克,执导《良辰美景》前,曾以话剧《白夜》夺得“莫斯科开启”艺术节最佳导演奖。《良辰美景》围绕著名演员关栋天饰演的昆曲大师吴一蕉一家展开,以吴家幼子回忆入手,叙说他如何重返家庭,如何目睹父亲吴一蕉的得意弟子锦绣与二哥相恋,最终却是吴一蕉与锦绣无奈成婚。


      《良辰美景》分别于1997年和2001年被中国导演排演过。2004年,中俄双方确定合作一部话剧,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向俄方推荐了两部题材新颖的原创剧本,俄罗斯创作人员选中《良辰美景》。2005年,当尼克拉拿着翻译为俄文的剧本第三次抵达上海时,不但剧本有了俄文名字《俄罗斯的中国梦》,其厚度也减去一半。在剧本悲凉底色上,尼克拉将剧情发展集中在锦绣身上,并一再精简人物对话。

      尼克拉认为,简化了的对白,将让观众不看字幕就能感受到情节的急转。台词虽少,与昆曲相关联的肢体动作、唱段却很多。通过戏曲指导石宗豪的训练,演员不光要学习昆曲的唱、念、做、打,还要学会在剧中吹笛子、吹箫。尼克拉针对每个演员的出场位置都画了数张示意图。大段的肢体表演代替台词,借助现场演奏的音乐,将昆曲与现代形体动作融合在一起,用以展示人物内心冲突。

      《良辰美景》是尼克拉第一次接触中国剧本,他说那是一次冒险:“我对‘传承’主题很熟悉,所有民族都有这样的故事。不熟悉的是这个戏是在中国古典的文化背景上发展的。”《良辰美景》舞台最大限度舍弃各种景物道具,以吴家幼子口述的形式将记忆与现实穿插交错。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