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忠-“黑脸王”

  

   舞台还原“包青天”周总理、胡志明皆称赞
   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也是当前戏曲普遍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依然顽强地绽放出艺术芬芳的剧种。这个河南的代表剧种,已经渗透到每个河南人的骨髓之中。正如一位外地人所说,对你们河南人来说,面条是你们的物质食粮,“老包”是你们的精神食粮。
   在很多外省人看来,认定只有出现“老包”的戏才是豫剧,才是戏。这个老包是谁呢?他是指李斯忠演的“老包”(),只有李斯忠“老包”的声音响彻八里,听起来才带劲。豫剧净角中堪称鼻祖的只有李斯忠一人,这也许是对这位“活包公”最好的缅怀。
    李斯忠,曾用名银忠,字海清,艺名暑龙,是豫剧著名“黑头”演员,人称“黑脸王”,豫剧表演艺术家,省豫剧二团豫剧大师。原为宁陵县豫剧团团长、河南省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21年5月24日生于河南省宁陵县柳河村一个贫农家庭。他7岁给地主放羊,12岁在民权县李庄寨拜王甲玉为师专攻“黑头”,入科班学习72天即能登台演出。他一生中主演的黑头戏不下几十出。其代表剧目有《下陈州》、《包龙图坐监》、《跪韩铺》、《司马茅告状》等,这些剧目均有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及唱片社录音录像,并陆续在全国播放。1996年10月16日他病逝于郑州。
  李斯忠出生在贫穷的豫东,家中一贫如洗,幼年的他和老母亲就靠着一架纺花车艰难度日。7岁时他因生活所迫,去给地主家当羊倌。放羊时,他喜欢放声唱小曲。每逢周围村庄演戏,他便偷偷跑去看戏,看后就模仿唱。他还根据羊倌的生活用“二八”、“流水”编了一段小曲:“有为王坐树墩,满朝文武把王尊。那一厢卧下“羯羔子”,这一边立着“臊胡臣”。地有青草自己啃,不许抵角散了群。哪个不听王的令,一鞭打恁命归阴。”因常年坚持唱歌,他嗓子越唱越响亮,乡亲们都称赞他有副好嗓子。
   民权县李庄寨大平调姜庙科班的老艺人王甲玉听到李斯忠的歌声,非常喜欢他这个有艺术天才的小羊倌,1933年就吸收他进了科班学戏,那时他刚满12岁。入科班之后,他专攻净行。因他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入科班72天即登台演出。在科班中,他共学了12出戏,其中担任主角上演的就有11出,如《秦香莲》、《铡赵王》中的包公,《白玉杯》中的严嵩,《陈平打朝》中的陈平等角色。
   李斯忠17岁正式出科,在商丘快乐戏院登台上演,经常演出于商丘、睢县、宁陵、柘城等地。因其嗓音洪亮,作派豪迈,初出茅庐就一鸣惊人。虽然他也演过张飞、关公、李逵、曹操、严嵩等各种角色,但他最爱演也是最擅长的则是“黑头”。他一生饰演过黑头的剧目很多,如《老包放羊》、《老包赶考》、《下陈州》、《审牌坊》、《秦香莲》、《铡赵王》、《断鸟盆》、《九头案》等90多出,从童年的包公演到晚年的包公。因他嗓音洪亮,似虎啸狮吼,声传数里,加上他常演黑头,身材高大,扮相威严,人称“八里嗡”、“活包公”、“黑脸王”。

  大平调剧种后来在豫东一带逐渐衰微,李斯忠又改唱豫剧。1950年,他从柘城县大平调剧团转入宁陵县豫剧团。1953年,他任宁陵县豫剧团团长。同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他主演的《秦香莲》全剧。1954年,他被评为“河南省先进文艺工作者”,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李斯忠参加了河南省戏曲观摩演出,他扮演《司马茅告状》中的司马茅,荣获演员一等奖。田汉看后称赞“这是一个大悲剧”。该唱腔被灌制成唱片,北京宝文堂出版了剧本。这个戏的唱词有310句,其中司马茅就唱了210句,约占全剧的2/3,而且唱段多是“紧二八”、“快流水”板,节奏紧,速度快,感情激愤。若没有洪亮的嗓音和演唱技巧,是很难演好这个角色的。司马茅形象塑造的成功,充分显示了李斯忠的演唱水平。

9 7 3 1 2 3 4 8 :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牛得草

下一篇:高保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