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周末》报道 6月8日,赵本山在沈阳友谊宾馆友谊会议中心接过辽足的大旗,出任辽足董事长。 此后,与公众对于此事争论的热度相反的是,赵本山保持着适度的低调——已经多日没有在媒体露面。 从著名的小品演员到电视剧制作人再到辽足新掌门,赵本山让他的人生轨迹画出了一个巨大的上升曲线。本报记者通过采访才发现,赵本山在东北不仅仅是个简单的艺人,他有着广阔而深厚的社会背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可见一斑:东北很多媒体都为赵本山专门指定记者,这恐怕是全国其他艺人都无法享受的待遇。一位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赵本山今天的成就其实也不仅仅靠他个人的力量,很多神秘的幕后推手,在为他“勾画”人生曲线中的关键点暗中使劲。 出道进城:姜昆推荐上春晚
其实赵本山出道的动机很单纯,为了“进城”。
赵本山出生在铁岭市开原县莲花乡的莲花村。那个山村当年一共才二十四户人家,不到一百口人,很穷。“吃不饱,这是童年留给我最强烈的印象。”赵本山对记者说,“印象中那时候几乎没吃过整顿的饭”,“当时最大的理想,就是想离开农村,农村太苦了。” 不知道是谁给赵本山出的主意,让他想到了先进文艺系统,再“进城”的“曲线救国”路线。当时,对于赵本山这样一个从小就在农村长大的人来说,进文艺系统是可以“进城”的惟一途径。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赵本山表现出了他走“上层路线”的能力。当时还只能蹲在田边抽旱烟的他主动找到时任开原县莲花乡人民公社党委宣传委员的王鹏飞,建议成立一个戏班子,随后又在赵的积极游说下,当地果然成立了一个文艺宣传队。 据王鹏飞介绍,那个时候在宣传队一个月能拿30块,农民种地一年的收入不过六七十块。“谁也没想到他能走这么远,他自己也不会想得到。”一个对赵本山很熟悉的人如是说。赵本山当时的目的仅仅是一个城市户口和好一点的收入。
那一年是1979年,赵本山才19岁。 进了宣传队,赵本山开始正式学习各种乐器和民间传统剧目。也就是在那时,人们开始发现这个小伙子脾气很倔。 王鹏飞对记者说,赵本山年轻时候的脾气实在算不上好,几句不合就跟人吵,谁也不买账,一吵就拉上几个人散伙,弄得王鹏飞总要跟在后面做他的思想工作,“后来,改了不少”。 “赵本山几乎一进宣传队就特别显山露水。”开原当地人说起赵本山的发迹史个个都如数家珍。《摔三弦》的作者李忠堂告诉记者,那一年,赵本山和同团演员朱文萃代表莲花乡参加开原县的一个农村调演,他演的是二人转《包公断后》,观众反响不错,后被开原县威远镇宣传队调去,在那呆了半年,小有名气。两年后,被西风县剧团看中,要调他去做临时工,虽然不是专业剧团的正式员工,但他终于有了进城的机会。
王鹏飞回忆,赵本山听到这个消息很慎重地找他征询意见:“我让他向西风县提了三项要求,一是,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先进镇再最后进城;二是,西风县替他在家待业的父亲安排一份工作;三是,在西丰县郊区帮安排住房。”
没想到西丰县对这三个要求都答应了,将赵本山父亲安置在文化馆烧锅炉,并分给他三间土房。
李忠堂说,1981年他和时任铁岭地区文工团副团长的剧作家崔凯创作了拉场戏《摔三弦》,剧中的盲人张志是一个会说、会唱、会弹弦的多面手,赵本山那时已在县剧团干了三年,因为演《大观灯》中的“瞎子”备受好评,张志这个角色就给了赵本山。《摔三弦》一炮而红,赵本山在全省农村曲艺调演中荣获表演一等奖,1984年此剧又被辽宁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成戏曲电视剧,获中国电视剧金鹰奖。1987年赵本山和潘长江搭档演的《瞎子观灯》,在沈阳演五六百场,一天就四五场,在东北地区已经大红大紫。这一年,他也从铁岭县剧团调入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多年的泥饭碗终于变成铁饭碗。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