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不是只看看《傻男人也潇洒》就能研究的
前一段时间忙于研读《吉林通志》、《吉林新志》、《吉林外记》等史料,使一些早就想说的话被搁置了下来。前些日子,吉林师范大学杨朴先生研究二人转的新作出版,听说还要到吉大作报告,甚是兴奋。因为在北京,我便特地请在那的朋友帮我录音,没想到时间记错,也只能作罢了。这些天,我搜集了新近在各大报刊杂志上刊出的二人转研究论文,本来也只想读读,然而越读就越觉得有说话的必要,姑且写成一篇小文。   我的大体判断,虽然二人转现在越来越成为备受关注的艺术形式,但我们的研究实在并无多大进展,甚至是走向了倒退。我们的前辈学者努力开垦出来的许多学术空间已经出现了空场,成了空谷足音,这不得不令人遗憾。除了杨朴以外,我的视野中实在无法再找出一个特别静下心做点关于二人转研究的学者,而就他本人的研究来看,也并非是完美的,这在后面再谈。为了说明问题,引起注意,难免需要些批判,我想从两个方面展开。   批判一:心中无数的二人转研究。何为心中无数?就是很多撰写论文自称是二人转研究者的人,根本对于二人转的研究现状一无所知,所有的研究几乎都建立在二手甚至三、四手的基础之上。这样的研究只能是资源浪费。其实,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像王肯、耿瑛、那炳晨、王兆一、田子馥等一大批学人已经辛勤地为我们勾勒出这门艺术研究的基本范式了,只是我们视而不见。王肯、王兆一老先生前两年出版了一部《二人转史论》,把历史的梳理和对二人转本体的追问并置在一本书中,为单、双戏的互动关系正本清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不过,两位的史料考证功夫却是最值得注意的,或者是他们为二人转研究确立了史料考证这样一种范式。两位先生几近一生精力的成果,让我们基本看清了二人转从胚胎一直到发育成熟的全过程。我曾经以他们书中提供的资料为蓝本,一部部核实出处,处处精准。我们现在的学者完全可以追随着这条线索,耐心地做些工作,把他们引证资料不太详细或清楚的地方补充完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地感到遗憾,在很多地方,他们的论述不是十全十美的,可能因为感性因素的掺杂和资料搜集的相对有限,论证不免薄弱,而这些都是我们研究的生长点。然而遗憾的是,几乎我见到的所有论文,都尽力地在那些被老先生说透了的地方下手,做无谓的重复论述。类似二人转与百姓的“不隔心”,被人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到。我理解二人转这一安身立命的根本,不过作为一个早已成为理论前提的东西是否还需要无休止地论述下去?更为荒谬的是,有所谓的学者竟然把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