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二人转的评价呈现两极化,理论建树匮乏 二人转并不是只有一种类型,三个时代有三种不同形态的二人转
在现代社会现代大文化的语境中研究二人转
辽宁日报消息 “一些惯性思维钝化了我们的敏感性,……只有发现的眼光,才能打破遮蔽本质的陈言,发现这个二人转世界的美丽与惊奇的风景。”针对目前人们对二人转这种文化现象存在各种不同认识的现象,11月3日,著名文艺理论家田子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今年9月,田子馥的新著《东北二人转审美描述》出版发行,书中对二人转原始形态进行了文化人类学追溯,并对其人物典型进行了美学分析,用现代语境的现代观念去理解和阐释了二人转民间艺人的审美境界。田子馥提出的所谓针对二人转的“审美描述”,其实并非全新的解读,早在十年前,同样由他撰写的《二人转本体美学》一书中,已经形成了一部分基本观点。但是,经过十年的考察与梳理,田子馥审视二人转艺术的视角变得更高也更深入,因此,《东北二人转审美描述》中建构的理论体系也更为完善且更具有价值。据记者了解,《东北二人转审美描述》一书中,除了包含大量田子馥个人的田野考察记录之外,还引用了许多有关二人转的原始资料。其中包括根据王肯、王兆一、于永江等老先生的田野考察记录整理而成的原始资料。由于年代久远,没有录音录像,这些资料均凭几位老先生亲自调查、记录和整理,因而显得尤为珍贵。
尽管自二人转诞生迄今已经有270余年历史,2006年更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人们对于二人转的评价依然呈现两极化的观点,既有热烈的褒奖,也不乏严厉的批评。著名学者吕钦文认为,之所以存在截然不同的看法,其原因在于,大众对二人转这种文化现象还没有形成系统、理性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关于二人转的研究、批评和理论建树也比较匮乏。在此现状之下,田子馥对二人转历经十年的考察和梳理,并由此建立起来的二人转审美理论体系,无疑起到了填补二人转研究空疏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究竟什么是二人转?大多数人都会很快给出一个简单的定义。但是,在田子馥看来,这个问题并不容易解答。他认为,最近几年,在小剧场舞台上,在大酒店、洗浴中心里出现的各种各样“杂耍式二人转”,有些甚至脏说脏演,其实,它们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二人转。田子馥说:“对于从来没有观赏过东北二人转的学者或观众来说,应该了解二人转并不是只有一种类型,三个时代有三种不同形态的二人转,代表着三种民间审美观点,应该以东北文化的基本精神来审视和理解二人转。”在《东北二人转审美描述》中,田子馥对他所划分的三种不同形态的二人转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田子馥提出的三种不同形态的二人转,即“乡村文化滋养的传统民间二人转”、“民间文化退隐的专业二人转”和“城市大众文化推动的当代民间二人转”。这三种形态既代表了二人转270余年历史中的三个不同时期,又同时存在着。田子馥表示,《东北二人转审美描述》的研究对象是以传统民间二人转为本体,因为它奠定了二人转的美学基础;同时,还兼顾了专业和民间小剧场两种变体,因为它们为二人转增加了新的艺术因子。他说:“这样的深入研究,既能让人们理解二人转的原生状态,理解它的本质,也能使人们了解,随着历史的推移,二人转产生的传承与流变的审美规律。”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