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班学员今明两晚献演大型神话剧《追鱼》-越剧新生代正崛起
  ▲《追鱼》特聘导演,浙江省艺校教师俞珍珠正在给演员说戏。   ▲彩排中的《追鱼》“花园”一场。 今明两晚,市区东南剧院将上演大型越剧神话剧《追鱼》。演出者系温州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越剧班的学员,这是她们的毕业汇报演出。 她们是温州越剧崛起的新生代,是本世纪的第一代——振兴温州越剧的希望寄托在她们身上。 薪火传承七八代 越剧的历史虽然只有百余年,但越剧在温州的传播却已有80多年,当时叫做“的笃班”。据越剧界前辈樊迪民先生回忆,“越剧”之名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姚水娟进入上海时才命名的,但我从温州1935年12月13日《瓯海民报》的一则新闻中找到如下内容:“永嘉县(当时的温州市区)南市镇各联合保,自假座县城隍戏院开演女子越剧以来……”可见此时温州已有“越剧”之名称。如果把1936年来温州演出的姚水娟作为温州越剧演员的第一代起算,温州越剧演员已经传承了七八代。   越剧在温州的传播相当普遍。早在1934年冬,新建的温州福禄林游艺场就聘请了嵊县的“龙凤高升舞台”来温州献艺。1936年5月,以姚水娟、姚月旺、周宝奎、邢竹琴、王湘芝等为主要演员的“越升舞台”应福禄林老板徐子卿之邀来温州献艺。抗战事起,许多越剧演员流落温州,她们跋山涉水靠乞讨生活,却在城乡播下了越剧的种子。抗战胜利后,先后来到温州的越剧戏班约有20来个班次。新中国建立后,温属各县如瑞安、平阳、文成、泰顺、洞头、乐清、永嘉等都有国营越剧团,温州市还设置了一团与二团。目前仅剩下温州市越剧团与乐清市越剧团。   温州越剧的观众是一个庞大的群落。新中国建立后,各地的票房组织此消彼长薪尽火传,从来就没有停顿过。其中许多耄耋老人,对建国前后温州的第二代越剧演员如王湘芝、吕爱宝、王道君、陈剑秋以及温州越剧团的老一辈演员如黄湘娟、周鹏奎、陈雪渊、李香琴、小丹桂、赖碧女等依然记忆犹新。尽管她们中的大多数已告别尘寰,但留在记忆中的是她们的技艺与丰采,听人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