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着“百戏之母”之称的昆曲,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折服了到大行宫会堂听取第93期“市民学堂”昆曲讲座的近千名市民。有着近30年昆曲表演经历的江苏省昆剧院院长柯军,让现场市民充分领略了昆曲之美。 “南京有适合昆曲生长非常好的土壤。”柯军说,融汇北曲与昆山腔于一体的昆曲,既高亢激昂又委婉细腻,2001年成为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面朝秦淮河的南京,赋予了昆曲委婉细腻、小桥流水的风格;背靠长江的南京,则给予昆曲一马平川的浩然之气。近几年来,昆曲的发展不仅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也得到了南京人民的热情支持———不但省昆剧院排演的《牡丹亭》、《1699桃花扇》等昆曲大戏,观众是场场爆满;省昆剧院兰苑剧场每晚的演出,也是场场爆满。 但昆曲仍然面临着严峻的传承问题。柯军说,戏以人传,昆曲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表演者、爱好者、欣赏者共同来传承。就表演者而言,昆曲的3000多部明清传奇剧目,现在的中年艺术家会的不到200出,青年演员最多会100多出。就爱好者、欣赏者而言,很多人觉得昆曲太过高雅,有点曲高和寡。“实际上,高品位的观众能造就高品位的演员,营造高品位的演出氛围。”柯军说,融诗、乐、歌、舞、戏于一炉的昆曲,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观众要掌握欣赏它的技巧,才会真正领略出昆曲之美,从中获得艺术上的享受,进而和表演者一起,把昆曲一代代传下去。 那么,观众应该怎样欣赏昆曲?柯军说,昆曲表演最大的特点是虚拟性,演员在舞台上不用实物或者用部分实物,通过自身的形体动作和表演,来表达人物情感以及剧情所需要的空间、时间、自然现象等。因此,观众要学会观察演员的动作、表情,以自己的想象力,进入昆曲虚拟的世界中来感同身受。比如,观众一看到演员搓手,用手点头或者用手揉肚子,就应该知道这是剧中人物在想事情,处于一种焦虑或思索状态。 下期预告月日点,牛津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温睿将走进大行宫会堂,在第期“市民学堂”上“青花瓷探幽”,带市民感受青花瓷的魅力。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