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救了600岁老昆曲?
600年昆曲节点   北方昆曲院刘宇宸院长说:“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个命名是历史性的,它给昆曲人带来了无比巨大的感动,重新点燃了昆曲人心头的那团火。这个历史时刻,昆曲等了600年。”4月30日,传世名剧昆曲全本《长生殿》要在北京连演四天,这出戏并没有什么新鲜之处,但是一下把全本的50折都搬上舞台,却是这部昆曲作品问世300年来的第一次。 2月18日,北方昆曲院的侯少奎、杨凤一成为国家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沉寂已久的昆曲终于再次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国家对于昆曲文化传承投注了很大关注。   现在,一连串与昆曲有关的好消息,让昆曲爱好者们感到很是振奋,同时也让他们心中有一丝淡淡的忧虑———昆曲以后是否还会面临低迷?他们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早在解放前,昆曲就曾经面临过几乎失传的尴尬局面。就因为历史上那些执著的老艺术家为昆曲艺术殚精竭虑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昆曲600年。   救北昆   蔡元培:宁捧昆 勿捧坤     1917年,北派昆曲的原型荣庆社从河北农村进驻北平天乐茶园。说起这段历史时,现任北方昆曲院院长的刘宇宸用了“石破惊天”来形容荣庆社进京产生的影响。在昆曲史上,1917年是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   “距今90多年前的1917年,昆曲史上发生了一件石破天惊的重大事件,因水灾,以郝振基、陶显庭、侯益隆、王益友等昆曲名家为代表的‘荣庆社’带着韩世昌、侯玉山等人从河北农村进驻北平天乐茶园。那时候北京已经很多年没有过昆曲演出了,荣庆社在天乐茶园的演出吸引了很多观众。”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