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传统昆曲剧目 在“宽带时代”挽救古老剧种
中国最古老的剧种——昆曲的鼎盛时期是18世纪,当时最优秀的演员受到成千上万昆曲迷的追捧。但到了20世纪40年代,专门用于昆曲表演的剧院已一个不剩。这一拥有600年历史、唱词古老、唱腔迟缓、叙事冗长的剧种几乎销声匿迹,很少有人能欣赏了。所以,当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昆曲为世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时,这似乎更像是一个墓志铭而不是荣耀。   但是,32岁的张军正在改变这一切。作为上海昆剧团新任副团长,他坚信这种艺术形式能得到挽救,在这个追求高速度的“宽带时代”吸引观众。过去两年,他与他的团队已经将传统的昆曲剧本缩短,使它的演出时间与一般电影差不多,并引进了其他一些创新举措。这种改变最终吸引了数量可观的观众。   在去年夏天为期3周的《长生殿》演出期间,2/3的观众年龄都在35岁之下,演出收入达到了9.2万美元——尽管用外国剧院的标准来衡量,这显得很少,但它对上海昆剧团来说已经不少了。   25岁的市场营销经理马军(音译)不久前才成为一名昆曲迷。他说:“听说600年前的人听的也是这种曲子,这让我很激动。”   “如果我们采用一种现代做法,并利用正确的宣传,昆曲还是有机会的。”张军说。为此,他在昆曲中加入了不少流行元素。除了压缩传统剧本之外,他还试验现代剧目,比如改编20世纪初鲁迅的一个短篇故事。唱速变快了,传统的空荡荡的舞台如今都布上了背景和道具。   不可避免的,一些国粹主义者不赞成这样的做法,认为这是在将中国文化品牌粗俗化。但是,是舞台下空无一人好,还是剧院座无虚席好呢?上海昆剧团前团长蔡正仁毫不迟疑地回答:“昆曲必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发展生存。”他说,“改编传统剧目来吸引新观众正是我所期望的”。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