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要训练年轻演员,我们还要培养大量大学里的年轻观众,为什么?昆曲作为传统文化科目,非常适合作为古典教育的启蒙。当然我们可以念古典文学,但那是平面的,而昆曲是立体的。在外国,戏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们在中学就开始演莎士比亚。因此,每次到了大学,我都大声疾呼,快点把昆曲列为大学的正式课程,我们要扎根,这是最重要的一步。”10月8日至11日,国家大剧院、香港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暨苏州昆剧院在北京共同主办“面对世界——昆曲与《牡丹亭》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庆祝昆曲荣膺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届满6周年、白先勇策划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演出超过100场并荣膺国家大剧院落成纪念演出剧目,以及香港大学“昆曲研究发展中心筹备处”成立。会上,白先勇呼吁要培养大学年轻观众。他又说:“我很早就发现昆曲的魅力,我20多年前就说过,昆曲应该是世界的艺术。希望中国人来布道,希望昆曲像纽约大都会上演《蝴蝶夫人》那样,有一天能走向世界,让外国观众尊敬、尊重、欣赏。”
“我听过这种预言,说中国戏曲死亡不可避免。现在却看到这样认真的青春版《牡丹亭》,我觉得有理由相信,戏曲艺术可以迎来自己的青春,我们的昆曲,我们的《牡丹亭》都可以迎来自己的青春。”作家王蒙对香港大学成立昆曲研究发展中心表示祝贺,他希望内地能有更多大学也成立这样的中心。白先勇表示,联合国虽然宣布昆曲是文化遗产,但事实上西方对昆曲的了解还非常有限。要向西方推广昆曲,就要不停地出去演出。谈起今年5月在香港大学成立的昆曲研究发展中心,白先勇说:“能够在香港建立这样一个文化机构意义非凡。要把昆曲国际化,香港具有国际大都市的战略位置。”他还表示,这次学术研讨会是历史性的,希望这样的国际会议继续开,希望昆曲从中国一步步跨出去。
来自美国哈佛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中国内地和港台的60余位戏曲专家出席了研讨会,大会的宏观主题为“当代国际视野下的昆曲与《牡丹亭》”。研讨会特别邀约青春版《牡丹亭》的庆祝演出。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