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慧琴,唐山评剧团当家花旦,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月13日在北京参加纪念评剧宗师新凤霞大师逝世十周年演出活动中,一段极具新凤霞神韵的《花为媒-花园》折服了观众。演出后罗慧琴说:感谢首都观众给予我的肯定和鼓励,唱好老师的戏是对老师最好的怀念,回忆这些年的评剧舞台生活,感谢最多的还是我的老师。或许我从京剧改学评剧是偶然,那我拜新凤霞老师为师可以说我和新派有缘。 唱新派剧目一炮打响 罗慧琴1977年入选了唐山地区京剧团,1979年到北京戏曲学校学习京剧刀马、花旦,1982年毕业回唐,当她正满腔热情的要在京剧舞台一展身手的时候,领导的一个决定让她的京剧梦成了泡影,唐山市组建唐山地区评剧团,罗慧琴和她的同学们被安排改学评剧。命运跟这批京剧坐科的小青年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有些人愤而离开了舞台,罗慧琴则选择了坚持。她深信这既是挫折,也是拓展;既是磨难,也是力练;既是挑战,更是机遇。罗慧琴开始了自己在评剧土壤里的耕耘:她每天早晨5点起床喊嗓子,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跟老师苦学评剧段子。和唐山请来的老艺术家筱淑琴学习了《绿珠坠楼》、《打狗劝夫》、《花魁从良》等评剧老戏,通过不断的学习摸索,她慢慢地掌握评剧的发声特点和表演技巧,先后在《柜中缘》中扮演玉莲、《五女拜寿》中扮演翠云、《张羽煮海》中扮演梅香等角色。 随着演出的增多,罗慧琴得到了越来越多老艺术家的注意,评剧表演艺术家洪影、范金亭和琴师李凤青都不约而同地认为罗慧琴嗓音条件适合唱新派。学习有了方向,罗慧琴学得更加有劲,千方百计地找新派资料学习。为了能有一台自己的小录音机,每个月18块钱生活费的罗慧琴把自己的伙食减的不能再减,一年时间,罗慧琴终于在自己的牙缝里挤出了一台小录音机。有了录音机,罗慧琴又开始从牙缝里挤磁带,凡是市面上能找到的新凤霞老师的磁带她全都买到了。当时唐山地区评剧团条件很差,地震后的平房房顶是油毡,夏天太阳一晒,屋子里象蒸笼一样,在这样的环境里,罗慧琴每天晚上都躲在自己的蚊帐里听新派的磁带。因为听磁带看不到表演,这样对学习有制约,在团里演出的时候,罗慧琴总是努力的学习,观察,或许这就是老一代艺术家所说的“偷戏”。罗慧琴先后“偷了”《三看御妹》、《金玉奴》、《杨三姐告状》、《花为媒》等几出大戏。 80年代中期,唐山评剧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