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不渝秦腔情

       退休后的马希兵成了大忙人,在他担任的许多义务奉献的“官衔”里,甘肃省振兴秦腔学会副会长,戏迷联谊会会长的“衔”,让他与秦腔的不解之缘更加难解难分了。   马希兵出生在陕西凤翔农村,这个地方可是西路秦腔的发源地。这里几乎每个人都能唱几句“乱弹”,在地里干活累了,吼上几嗓子,消闷解乏,荡气回肠。村上的庙会少不了唱秦腔,正规的剧团,民间的戏班子,都在庙会上唱秦腔。遇上收成好的年份,或比较富裕的村子,就请来省、市的秦剧演员唱“斗台”。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老马从小就喜欢上了秦腔,一句一句跟着唱,一招一式跟着学。上凤翔师范学校时,就登台演出秦腔折子戏,毕业当老师,他受聘自乐班子业余演出。参军后,他带领部队宣传队活跃在军营内外。他还自己创作剧本,担任角色,并多次获奖。  

    与秦腔结缘,自然就会与许多秦腔演员有交往。马希兵与著名秦腔演员吕明发交往很深,他在这位老艺人80大寿时送匾祝贺,还协助为其出版了《秦腔舞台艺术不老松》一书。在甘肃电视台戏迷争霸赛上,老马和著名演员、专家一起坐在评委席上,他的精彩点评准确到位,赢得大家的称赞。   马希兵在为振兴秦腔做着实实在在的工作。由学会参与或联合举办的秦腔赛事活动都有他的身影。他既是一位痴情的戏迷,又是一位乐于助人的热心肠的人。老马帮助一位秦腔票友出了两盘这位票友自己演唱的磁带,他协助举办秦腔好家张晓兵专场演出晚会,他多次组织戏迷和群众性的演出活动,撰写研究秦腔的论文和戏评文章在省报和年会发表,他在学会兼任宣传部长主办《甘肃秦腔》简报。就连兰州的30多个秦腔茶社,他都了如指掌,经常光顾捧场,组织演员到茶社演出。在茶园看戏看得高兴,老马就从自己口袋里掏钱“挂红”,鼓励那些并不出名的演员。

  年过古稀的马希兵,虽已满头白发,但仍然马不停蹄。他还为家乡的经济建设牵线搭桥,为家乡的中学、小学建校捐款。县上修建博物馆,他不但自己解囊相助,还发动在兰州的同乡捐款……大家说,老马是一个热心的人,一个闲不住的人,一个痴情于秦腔艺术的人。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