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是活态的艺术,如何将“秦腔博物馆”的建立与旅游业相结合,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
前天下午,陕西省文化厅会议室内有关筹建“秦腔博物馆”的讨论声不绝于耳,专家、学者、知名演员、秦腔编剧、大学教授等齐聚一堂,集体讨论在陕西建立秦腔博物馆的可行性,为秦腔博物馆的建立出谋划策。专家认为,秦腔是活态的艺术,如果能将“秦腔博物馆”的建立与旅游业相结合,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原省戏曲研究院眉碗腔团团长、一级编剧张晓斌带来了一套相当细致的规划方案,极具创意。   “秦腔是中国最古老、影响最为深远的剧种之一,秦腔博物馆不仅要建,而且最好冠以‘中国’二字,这是由其在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决定的。”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丁科民力邀秦腔博物馆在该所“落户”。冀福记、畅广元、侯红琴、陈爱美等与会者对“中国秦腔博物馆”名称的提法纷纷响应。   秦腔作为舞台艺术,为其打造的博物馆该怎么建,馆内都应陈设些什么?博物馆怎样才能留住秦腔爱好者、年轻人及中外游客的脚步,让他们在馆内体会到秦腔艺术的独特魅力呢?张晓斌带来了一套“完备”的设想方案,他认为秦腔博物馆最好走古今结合、文物与演艺结合、研究与实践结合、展示与旅游结合的政府立项、民间资本介入的产业化之路。具体来说就是在“秦腔博物馆”里分别建立戏剧文物陈列馆、古今戏剧演艺馆、现代戏剧音像馆、秦腔艺术研究馆等四座风格不同的馆室。张晓斌说:“过去关于秦腔的雕塑、壁画、脸谱、服饰、海报等等都属于物质性的文物,放置在戏剧文物陈列馆里展示秦腔的历史沿革。”还可以建一座明清建筑风格的古戏楼,放在古今戏剧演艺馆中,让秦腔演员现场表演,从而使博物馆由“静态”变为“动态”。同时也可以建设一座广场式的现代化戏楼,在节日搞一些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及演出。这些使群众可以参与互动的想法,能让整座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