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筹建秦腔博物馆引关注
自2007年3月,兰州秦腔博物馆筹备工作正式启动以来,随着本报的先期报道被大量转载,全国各媒体对兰州秦腔博物馆筹建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新华社、中新社、中国秦腔网、《中国经济报》、《华商报》等媒体先后作了相关报道。 近日,《华商报》关于兰州筹建首个秦腔博物馆的报道在三秦大地引起强烈震动。对处于秦腔“戏窝子”陕西的读者来说,自然也希望能有一座这样的博物馆,供秦腔迷参观。据陕西方面的问卷调查:兰州将建国内首个秦腔博物馆,对此你有何看法?结果大致归纳为两种声音:只要发展,在哪都一样;应该找找差距,这件事深深激励了我们。   甘肃人对秦腔的感情不亚于陕西 对于陕西媒体发表的《兰州″抢建″首个秦腔博物馆》系列报道以及陕西戏迷的反映,兰州秦腔博物馆筹备办公室负责人、戏曲家李智表明他的观点,他说:“秦腔是西北地区的文化符号,我觉得在哪里建秦腔博物馆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能有一个属于秦腔的博物馆。对秦腔,应该没有地域观念,秦腔是西北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甘肃人对秦腔的感情不亚于陕西。” 李智表示,秦腔至今已经流传了四五百年,也在舞台上轰轰烈烈演绎了四五百年,对于西北人来说,大家应该齐心协力把秦腔的文物留存下来,这是我们统一的思想。”李智说,随着戏剧艺术的不景气以及老秦腔艺人的离世,一些古老的剧目正在消亡,散落在民间的剧本得不到及时保护而遭绝迹。目前秦腔博物馆筹备办除了征集文物,相关的研究也已经展开,如古戏楼、老剧本,还有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