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103座戏楼见证秦腔兴衰

         戏楼、表演艺术、剧目是世界戏剧的三大遗存。在兰州市秦腔博物馆的筹备建设中,工作人员首先想到的是考察研究“兰州历史上究竟有过多少座戏楼?”日前,这一研究成果成功出炉,从1400年建造的第一座戏楼金天观戏楼到1945年建国前建造的最后一座戏楼抗建堂礼堂的546年间,兰州历史上有过103座戏楼,它们见证了秦腔在金城上演的辉煌与衰落。

        平地艺术与舞台艺术的转换 “在唐、宋之间,艺人是在地摊上演戏,但走上舞台后就有了截然不同的变化。首先是观众多了,不像在平地上观众观看有局限;其次,观众对戏的要求更加严格,不仅要看技巧还要看故事,走上舞台成了独立的表演艺术与其他的百戏分家,如耍猴、耍杂技等。”秦腔博物馆筹备办公室负责人李智认为戏楼见证了戏剧发展的辉煌过程。另外,戏曲走上舞台也促进了班社的发展,完整的班社由此诞生。李智说,有了舞台,各种民俗活动不断增多,如庙会等,以往戏曲表演临时的凑合班子就不适应演出要求,所以要演出、要排戏,大家就要集中,专业班社自然诞生。从此,班社和戏楼结合,把中国戏曲推向繁荣。李智感慨地说:“500多年戏楼见证着戏剧的历史,可以说一个古戏楼就是一个戏曲博物馆,因为它经历了许多演出班社、经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名角、经历了朝朝代代的民俗文化、经历了不同时段的优秀传统剧目……” 兰州5种古戏楼全国罕见 在兰州,从城镇到乡村,几乎都有过或繁或简的戏楼(也称戏台)。自明清以来,兰州境内先后兴建的戏楼不下百座,仅市区张掖路一条街上,就有近二十座,被称为明清时期的“百老汇”。这一座座古代戏楼,是当年戏曲辉煌活动凝固的华章。根据实地调查,目前我市仅存的5座戏楼分别是东滩神庙戏楼、三圣庙戏楼、白云观戏楼、周氏祠堂戏楼和山西会馆戏楼,这些戏楼分别代表了兰州市曾经存在的三种戏楼形式,即神庙戏楼、家庙戏楼和会馆戏楼,见证了昔日我市戏曲文化的辉煌。其中周氏祠堂戏楼为西北地区仅存的家庙戏楼,更加说明了历史上兰州人对戏剧文化的热爱。据了解,神庙戏楼、会馆戏楼、宗祠戏楼、王府戏楼、茶园戏楼这5种戏楼我市都有,这在全国来说较为罕见,西北地区首屈一指。这5种格局的戏楼及风格各异的建造,代表了兰州当时戏楼建造风格的多样化。 制作微雕模型再现戏楼文化 倾注了研究人员心血的“兰州百座古戏楼列表”拿在记者手中觉得沉甸甸的,这不仅是一些简单的文字,它承载着一段历史、见证着戏曲文化的发展过程……然而这一研究成果不是只停留在纸上。

        据秦腔博物馆工作人员陈岚介绍,兰州的古戏楼建筑风格别具一格,如一个建筑上有三个戏台,中间一个大台,两侧是小台;还有一座建筑上有前后两个戏台,中间一个化妆间,一套人马可以“循环”演两场戏,前后差半小时开场,像这样的戏楼兰州历史上很多,非常有特色,在全国少见。基于此,秦腔博物馆打算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古戏楼制作成微雕,还打算将明清两代及民国初年的张掖路上近50座古戏楼用微雕恢复原貌,让“百老汇”再现繁华。陈岚说这样做的目的是展现兰州戏曲辉煌、打造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