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京剧团更名大连京剧院
本报讯 昨天上午,大连京剧院热闹非常,大连京剧院的演职人员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盼望已久的“大连京剧院”挂牌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张成寅、夏德仁、魏小鹏、刘长德、田树军、曲晓飞等为仪式剪彩,夏德仁市长在讲话中表示要为振兴京剧事业办几件实事。戏剧界人士及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仪式。 大连京剧团成立于1949年4月,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国家院团之一,与哈尔滨京剧院、吉林省京剧院、沈阳京剧院并称为东北地区四大京剧院团。成立近60年来,大连京剧团从大连的地域文化出发,博采京派、海派、关东诸派艺术之长,以多风格、多流派的表演与创作闻名于中国北方,是北方京剧的重镇。该团在演出传统剧目的同时,创作、改编、演出了《甘宁百骑劫魏营》、《汾水之战》、《松骨峰》、《合家欢》、《梁山恨》、《百花公主》等古代、现代剧目,《九江口》、《白蛇传》等保留剧目成为经常演出的艺术精品。剧团拥有一批京剧表演艺术家,曹艺斌、张铁华、周少楼、闻占萍等享有盛誉。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青年演员脱颖而出,在国家及省、市重大艺术活动中屡创佳绩:1990年,袁世海弟子、有“全才花脸”之誉的杨赤在首都舞台上以《九江口》摘取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李萍、陈梅英、张大军、马忠月、史云兰、范金秋、郭冬梅、平涛、孙惠珠、赵永强、李斌、丁艳玉陆续获辽宁省一至七届戏剧玫瑰奖;1992年《梁山恨》在沈阳获得省艺术剧目金奖后赴北京、天津,在全国青年京剧团(队)新剧目会演中又获优秀剧目、优秀导演、优秀表演5项大奖;1993年5月,老旦史云兰在第三届中国戏剧节上获优秀演员奖;1994年在梅兰芳金奖大赛中,杨赤荣获梅兰芳金奖;1995年李萍以《百花公主》、《白蛇传》夺取了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大连京剧团的建设尤为关心,在经济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保证了剧团艺术建设的良性发展。目前,该团已初步建立起以流派、名角领衔的年轻化、专业化的老、中、青三级人才队伍,三级人才梯队有主有从,相互补充,形成较为合理的人才结构。麒麟舞台作为大连的一张名片,吸引了众多百姓和国际朋友。该团热心普及京剧艺术连续多年坚持每年为大连市的中小学、大专院校举办25场左右的京剧知识讲座和普及性演出,目前足迹已遍布大连的上百所学校。这两年,大连京剧团举办了两届国际票友大赛,这项活动既宣传了大连,也搅热了大连的京剧市场,使一批热爱、痴迷京剧的戏迷有了施展技艺、交流学习的平台。近些年,大连京剧团多次参与全国的一些重要演出活动,如新年京剧晚会、怀仁堂京剧晚会、春节晚会等,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鼓励,也受到了全国同行们的关注,使得大连京剧团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剧团多次出访,以精湛的技艺和良好的作风为祖国赢得了声誉。芬兰、挪威、丹麦、瑞典、葡萄牙、英国、法国、荷兰、德国、比利时、瑞士、日本、韩国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地区的观众都欣赏过剧团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邀请该剧团在巴黎为160个成员国的使节进行了专场演出。剧团被有关方面称为“艺术精、作风硬”的队伍,成为国家涉外机构的“免检单位”。2005年,大连京剧团在全国重点京剧院团评估中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省级重点京剧院团。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级部门的支持、协调下,大连京剧团实现了“团”改“院”的夙愿。大连京剧院院长杨赤在讲话中表示,此次更名是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关于“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的精神,顺应了社会对弘扬传统艺术、传播戏曲文化的要求,“激励着我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无愧于时代的艺术精品”。 应邀参加仪式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在讲话中,亲切地回忆了50多年前他与父亲尚小云在大连京剧团演出的往事,他对大连京剧院在繁荣京剧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该院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 有关代表现场宣读了辽宁省委宣传部的贺信。 市长夏德仁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积极肯定了大连京剧院这些年来在艺术上所取得的进步,在繁荣大连文化事业上所做出的贡献。他还表示,从明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将对大连京剧院的建设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为大连京剧院办几件实事”,以加速人才引进、促进新剧目的创作和排演。他说,这次“团”改“院”对大连京剧院来说是一个新起点,预示着大连京剧艺术将上新台阶,为大连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 随后,在热烈的掌声中,张成寅、夏德仁、魏小鹏、刘长德、田树军、曲晓飞等为仪式剪彩;张成寅、夏德仁亲手拉动帷幔,为大连京剧院揭匾。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