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长荣(
图),上海京剧院演员,中国戏剧界首位梅花大奖得主。生于1940年,祖籍河北南宫,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之第三子,当代最负盛名的净角艺术家。
尚长荣从小受到家庭艺术熏淘,五岁登台,十岁正式拜师学京剧花脸,先后师从陈富瑞、苏连汉、候喜瑞等名家。解放后长期随父在陕西省京剧团工作,1988年调入上海京剧院。
尚长荣的表演在注重京剧传统手法的同时与现代文化意识有机融合,强调以京剧固有的表现手法和技法刻画人物,表现情感,注重心理体验,力求把握情感的细微之处,并通过严格的规范化的技法表现出来。他有一副训练有素的好嗓子,唱功吃重的“铜锤戏”和做表繁难的“架子花”均能驾驭,形成了极富个人特色的表演风格。
代表剧目:《姚刚》、《连环套》、《霸王别姬》(
视频)(
音频)、《李逵探母》、《黑旋风李逵》、《将相和》(
视频)、《飞虎山》、《野猪林》 (
音频)《延安军民》、《张飞敬贤》、《曹操与杨修》、《歧王梦》、《贞观盛事》等。

名人简介:
尚长荣——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大师尚小云第三子,中国戏剧梅花大奖首位获得者。
尚长荣由于受家庭艺术熏陶,五岁即登台出演,师从候喜瑞、陈富瑞、苏连汉诸位名净。缘于师调及严父督导,打下了扎实的艺术基础。
尚长荣艺术视野开阔,不囿于门户之见。因此在表演艺术上博采前辈名家之众长。他掌握传统技艺又不为传统技艺束缚,而是凭借其艺术感悟力,立意高远地追求“性格化”的表演艺术。在创作人物时力求做到“内重、外准”。所塑造的人物或大气磅礴,或质朴雄浑。表演唱念并举,张弛有度,激情四溢。
尚长荣是活跃于当今京剧舞台上的最具创作力的京剧艺术家,他具有强烈的追寻京剧艺术当代文化底蕴的自觉意识。在舞台实践中,尚长荣探索人生、激活传统,富有为传统艺术寻找新文化支撑的探索精神。
其代表作剧目为:《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张飞敬贤》,尤其是在《曹操与杨修》中塑造了一个性格复杂的曹操形象,被誉为“里程碑”式的作品;在《贞观盛事》中他继续运用和挖掘京剧的表演手段,塑造了魏征这一芳名传世的贤臣形象。他所塑造的人物角色都具鲜明的性格,给人以无穷回味。
尚长荣以自己创造性的艺术劳动,丰厚的艺术实践和丰硕的成果,推动了京剧花脸艺术的新发展,为弘扬和继承京剧艺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尚长荣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全委、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上海京剧院艺术指导、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曾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尚长荣,男,京剧净角。原名尚叔欣。中国剧协主席,上海剧协主席,戏剧界目前唯一的“中国戏剧梅花大奖”获得者。河北南宫县人。京剧大师尚小云之子。
尚长荣5岁登台,启蒙老师为陈富瑞,受业于侯喜瑞等京剧名家,扎实地继承了京剧花脸艺术“唱、念、做、打”的各项技艺,深得“发于内而形于外”表演精髓。演出了大量的经典传统戏,《牛皋招亲》、《牛皋下书》、《敬德装疯》、《华容道》、《霸王别姬》、《赠绨袍》、《取洛阳》以及《将相和》、《李逵探母》等剧目均给观众留下了强烈印象。其人物塑造鲜活生动,表演规范工整,传递出京剧固有的艺术魅力。
尚长荣艺术视野开阔,不囿于门户之见。因此在表演艺术上博采郝寿臣、金少山、裘盛戎、袁世海等各家之风采,乃至兼容麒派老生艺术的神韵。他掌握传统技艺又不为传统技艺束缚,而是凭借其艺术感悟力,立意高远地追求“性格化”的表演艺术。在创作人物时力求做到“内重、外准”。所塑造的人物或大气磅礴,或质朴雄浑。表演唱念并举,张驰有度,激情四溢。他在唱做方面都达到高水平。《将相和》的廉颇,是归工铜锤花脸的角色,以唱为主,做当然也很重要,长荣先生演此角色极为传神,刻画人物生动之极。这应该是他兼学“侯”、“裘”两派取得的成就。
尚长荣是活跃于当今京剧舞台上的最具创作力京剧演员艺术家,他具有强烈的追寻京剧艺术当代文化底蕴的自觉意识。因而在以《曹操与杨修》、《歧王梦》、《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为代表的新创剧目中,更体现出尚长荣探索人性、激活传统,积极为传统艺术寻找新文化支撑的探索精神。尤其是在《曹操与杨修》塑造了一个性格复杂的曹操形象,被誉为“里程碑”式的作品;在《贞观盛事》中他继续在运用和挖掘京剧的表演手段,塑造了魏征这一芳名传世的贤臣形象。他所塑的人物角色都具鲜明的性格,给人以无穷回味。
尚长荣以自己创造性的艺术劳动,丰厚的艺术实践和丰硕的成果,推动了京剧花脸艺术的新发展,为弘扬和继承京剧艺术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长子尚大元,毕业于北京戏曲学校,工老生,如今已退出戏曲界,改经商业。
出生:1940年,农历庚辰年
(编辑:小默)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