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脸谱始于兰陵王”说
脸谱又称”大面”。学界始终存在着”脸谱始于兰陵王”的说法,如:清·焦循《剧说》称”大面出北齐”,引北齐兰陵王临阵打仗时”刻木为假面”之事,云:今净称-大面.,其以粉墨丹黄涂于面,而代刻木,而有是称耶?1918年,张厚载《脸谱——打把子》一文称:古代战斗多用假面。此即-打脸.之始。

    故今人犹称花脸为-打面.也。为当时皆用面具,厥后嬗变,日趋简单,罕用面具,尽勾花脸,而脸谱乃代假面而起。
    1981年,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戏曲曲艺词典》”脸谱”条也称: ”脸谱主要用于净角。是从唐代乐舞-代面.所戴面具逐渐演变出来”。
    中国旅游出版社发行的中英文对照的《中国戏曲脸谱》,说法更简单肯定:中国戏曲脸谱萌芽于唐代。当时有一出戏叫《兰陵王入阵曲》,戏中的武将兰陵王戴有威武的面具。后来又用黑、白、红三种颜色直接在面部涂抹和勾画,经过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不断实践,才形成了使用十多种颜色的、富有装饰效果的中国戏曲脸谱。
以上说法均似是而非,流传颇广,乃至以讹传讹。其来由,是唐代记载的几条资料,在清末戏曲史家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中有所引用。这里存在着对资料的误解,特此正讹。
    唐《教坊记》载:大面出北齐。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妇人,自嫌不足威敌,乃刻木为假面,临阵著之。
    因为此戏,亦入歌曲。
    唐《乐府杂录》”鼓架部”载:代面始自北齐。神武弟有胆勇,善斗战。
    以其颜貌无畏,每入阵即著面具,后乃百战百胜。戏者,衣紫、腰金、执鞭也。
    既称”戏”,又云”始”,容易造成误解。
    《旧唐书·音乐志》亦载此条,不称”戏”而称”舞”:为此舞以效其指挥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
    古文无标点。上述文字易误读为”大面出北齐兰陵王”、”代面始自北齐神武弟”。”大面”是后世”脸谱”的通称,但”大面出北齐”、”代面始自北齐”不等于”脸谱出北齐”、”脸谱始自北齐”。实际上,”大面”或”代面”或”兰陵王入阵曲”,不过是唐代教坊”鼓架部”的一个节目。联系《乐府杂录》”鼓架部”全文,应作如下标点:乐有笛、拍板、答鼓(即腰鼓也,两杖鼓);戏有《代面》(始自北齐。神武弟有胆勇。)、《钵头》(昔有人,父为虎所伤。)、《苏中郎》(后周士人苏葩。即有《踏摇娘》)、《羊头浑脱》、《九头狮子》、《弄白马》、《益钱》,以至寻、跳丸、吐火、吞刀、旋、筋斗,悉属此部。
    那么,”鼓架部”的节目大抵是以笛和鼓为的热闹的百戏,适宜于在室外露天。《大面》或《代面》或《兰陵王入阵曲》之所谓”戏”,又称”弄”(见下引文),这种”戏弄”带有游戏娱乐色彩,属于散乐百戏,与后来的”戏曲”不能划等号。它没有什么情节,也没有其他人物和对白,只是在鼓和笛的节奏与旋律中,表演兰陵王头戴面具、身着戎装、手持鞭子的”指挥击刺之容”。
    所谓”亦入歌曲”,说明它也可以用歌曲伴唱,在厅堂上作歌舞式的表演。这一点,《教坊记》也有记载,其”曲名”327种就包括《兰陵王》,而且被列为”软舞”:凡欲出戏,所司先进曲名。《垂手罗》、《回波乐》、《兰陵王》……之属谓之-软舞.;《阿辽》、《柘枝》……之属谓之-健舞.。
    不过,创立教坊的唐玄宗并不以它为”正声”,也就是不把它当作正统的雅乐、宴乐、法乐,只当作散乐。《旧唐书·音乐志》称:歌舞戏,有《大面》、《钵头》、《踏谣娘》、《窟垒子》等戏,玄宗以其非正声,置教坊于禁中以处之。
    当年唐玄宗立教坊,就是专门用来表演散乐百戏的。《教坊记》”序”中说:”玄宗之在蕃邸,有散乐一部。”登基在位后,”诏曰:-太常礼司,不宜典俳优杂技。.乃置教坊,分为左右而隶焉。凡戏,辄分两朋(棚)以判优劣,则人心竞勇,谓之-热戏.。”那么,教坊之”戏”不同于太常寺的礼乐,乃是散乐百戏,包括杂技。两棚比赛争优劣,而且称”热戏”,看来散乐百戏很热闹,已经有了打对台的意思了。
    《兰陵王》其实在唐玄宗以前已经在宫中很有影响,连贵族子弟也会模仿。《全唐文》279卷《代国公主碑文》载:歧王年五岁,为卫王弄《兰陵王》,兼为行主词曰:-卫王入场,咒(祝)愿神圣神皇万岁、子孙成行、.歧王是唐玄宗的弟弟,五岁时已经会”弄《兰陵王》”了。
《兰陵王》在宋代还有记载。南宋王灼《碧鸡漫志》称:今越调《兰陵王》,凡三段,二十四拍,或曰遗声也。00又有大石调《兰陵王慢》,殊非旧曲。

[1]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