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作者:人民政协报主任编辑 张修君
最近,读了北京日报一篇文章:《史红梅,舞蹈学院里说昆曲》,写的是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史红梅,在职业演戏之余为北京舞蹈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大学为学生教昆曲的故事。记者对戏曲不是很爱好,更是对昆曲不熟悉,可从文章中了解到我国昆曲已经被联合国列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顿时感到震撼、自豪和敬佩。
很巧,大剧院正在上演北方昆曲剧院演的经典名剧《长生殿》,应朋友之约前去观看。纵观整场戏无论是从演员阵容整齐出众,演技精湛,剧情推进利练;还是到舞台设计,背景布局,灯光设置,服饰多彩等等,精心统筹的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天衣无缝。特别是听昆剧的唱腔,让人心旷神怡,乐不可止。其腔音轻柔、委婉、清晰。抒情浓郁,优美动听。在抒发剧中人物感情时,间有越剧缠绵柔曼的艺术要素,也有豫剧流畅鲜明的特色。
史红梅演的是剧中主要人物杨贵妃,凭她精湛的表演能力(看她的简历曾获得“梅花奖”),多年的舞台艺术实践,充分调动昆剧唱念行等各种艺术手段,轻盈的身段、优美的舞蹈,加上悦耳动容的唱腔,把剧中人物个性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也许就是昆曲带给人的无限魅力,也是它历久不衰、生命长青的缘由。尤其是在七夕游园和逼死马嵬坡两场戏,前者她利用轻歌曼舞,欢快细腻的动作,展现一系列情景;而后者则用声情并茂之态势,把故事演绎的催人泪下,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如果说这个戏有嫌不足的话,在杨贵妃吊死之前,演员表现她死前错综复杂的心理时,时间稍短了些,再长一点,再给演员十分钟的时间,或念或唱或表演,更深更细更全面的把戏中主要人物的生活经历进一步展现,那就更完美了。这只是记者的一家之言。当然编导是从整场戏的角度来安排考虑的。
中国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元代可谓鼎盛时期,出现了好多传世名作。可近十年或几十年,戏曲萧条冷落。包括昆曲前几年也是惨淡经营。这引起了国家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些抢救措施,大部分曲种逐渐恢复又兴起来。据文化部最近消息,由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昆剧优秀剧目展播在南京举行,展演目的就是全面展示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第一轮(5年)实施以来在剧目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应该说对我国昆曲界乃至戏曲界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和鞭策。更是给爱好戏曲的国人带来喜音。据说北京地区早年人人都会哼上几句昆曲。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现代豫剧《红菊》观感(网友投稿)
下一篇:情至论与儒、道、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