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口评说《阎惜姣》
摘 要:本文比较详细的记述了在京部分戏曲和戏剧专家参加的对近期上演的小京剧《阎惜姣》一次研讨会上的主要看法。专家们普遍认为该剧在表演上突破了京剧固有的形式,借鉴了昆曲、川剧及芭蕾舞的一些元素,在近距离展示京剧艺术形式美的同时,丰富了京剧的表演语汇。对小京剧在开拓市场和争取青年观众方面的努力也予以充分肯定。专家们还就该剧在文本创作、导演、音乐、表演,以及舞台美术方面的探索发表了广泛的意见。

关键词:小 京剧 阎惜姣 研讨会
    2002年11月20日,北京市文化局、北京京剧院、北京市艺术研究所在北京京剧院联合召开了”小实验京剧《阎惜姣》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市文化局主抓文艺创作的领导徐恒进、汪丽娅,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丁涛,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刘彦君,中国戏曲学院教授陈培仲、张关正,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李佩伦,《中国戏剧》陈慧敏主任、澳门特别行政区驻京办事处穆欣欣女士,北京剧协秘书长杨乾武,北京京剧院副院长陆翱,副书记孙建华,《阎惜姣》的编剧王新纪、导演徐春兰、服装设计石翠亭、演员刘山丽、高彤、包飞,北京市艺术研究所梁国海、薛晓金、丁汝芹、李黎明、张燕鹰等。会议由艺研所所长秦华生主持。
    陆翱介绍了本剧创作概况,并代表院长王玉珍表示,谦虚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把这个戏改得更好,争取成为保留剧目传下去。
    秦华生首先祝贺《阎》剧成功,戏中有许多新的东西,选材好,选择因色生情,移情别恋的故事,对当代青年观众很有吸引力。此戏按”离合悲欢重品味,人情人性细剖析”的编剧思路,挖掘了人物原有的深度,而导演的”翻新意”,作曲的”显灵性”,演员的精彩表演,使这出戏很好看,也很耐看。三个人物心理各有特点,但作为一出新戏,只弥补《坐楼杀惜》的”漏洞”、”只做删节”,还显不够,因主角从原宋江移到了阎惜姣。是否可走出原有套路花样翻新独僻蹊径,对这个故事和人物性格重新诠释呢?,女主角的心理有许多精彩的展示,但仍有男权中心社会对女性性格发展的曲解,可否重新设置戏景,把阎惜姣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作为性格的支撑点。
    即阎惜姣卖身葬父,感恩而嫁给宋江,她想当妻而不是妾,宋江却只把她当妾而不是妻,她对此一番抗争,深表失望。两人曾有新婚的欢娱,宋江也因喜欢新媳妇而置乌龙院,阎惜姣憧憬未来,后因宋江的大男子主义,常不回家,也忽视她,使之从爱生恨,以致年轻风流的张文远勾引时,仍很矛盾等,这里可安排大段唱来表现,这样一种力图改变自身状态、寻找自我,而又失掉自我,怨天尤人的女性心理轨迹,戏剧情节更完整,更具典型意义,更能诠释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
    张关正非常钦佩主创人员大胆探索的魄力,对传统经典剧目进行创新、改编,用一种全新的形式,搬到小。京剧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不能用传统的东西去要求现代观众,而应该在适应发展了的时代和发展了的观众的同时,溶入传统精华。
    此剧仅用三个演员和六个文武场,基本保留了传统戏曲的精华,方向是对的。编剧、导演没有为阎惜姣翻案,而是基于传统的重新解释;演员的也基本上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革新。京剧的发展既要拉住老观众,又要赢得新观众。吸引观众就是好看,要让大家爱看,此剧删掉了过场,保留下来了表演上的闪光点。希望这个戏多演,不仅要在小,还应该到大学,到有青年观众群的地方去演。建议演张文远的小生在表演、化装等方面多学习昆曲的《活捉》,因为以小生演小花脸的戏角色反差很大。改皮黄为吹腔,从音响效果方面说比较成功。但不要一吹到底,不能只顾忌声音大,该用皮黄的地方还应该用皮黄,阎惜姣的服装还不太理想,略显臃肿。戏曲是唯美艺术,还要在美的方面下更多功夫。
    刘彦君认为《阎》剧充满现代感。首先表现在对人的心理冲击,如开始时的人物造型,把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故事突显在观众面前,对新观众来说,非常抓人;对老观众来说,有一种新的刺激。其次,表现在给人的视觉冲击,比如阎惜姣具有现代感的服装,以及运用芭蕾舞的一些舞姿来丰富了京剧的表演语汇。
    《阎》剧保留、提纯了京剧许多特有的传统,象检场人的自由出入,乐队适当地介入剧情(如邻里说宋江的闲话、等。《阎》剧在展现时代特色的同时,继承和保留了许多京剧传统艺术的精华。如果说要把这一作品作为精品进行打磨的话,有些地方还有进一步加工的必要。主要的是对阎惜姣这一人物的把握和塑造方面。《阎》剧没有用现代观念重新诠释阎惜姣,与传统剧目的距离没有拉开,人物形象还略显单薄,阎惜姣在物质生活层面的满足没能充分体现,还应有较长的唱段披露阎惜姣对宋江从心存感激之情,到决心离宋江而去的心路历程。
    丁涛指出:中国的戏曲改革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原来戏曲是社会改革的急先锋,与小说并列,后因无法承担社会改革的宣传任务而被话剧取代。一个多世纪的京剧改革大致有三个方向:一种是面对社会变革,从题材上反映社会的变革;一种是反映社会观念的变化,用新的观念取代旧的传统观念,主要表现为对传统戏曲人物的翻案;还有一种是一直没有被进行戏曲改革的人们重视的方向,就是深入挖掘传统戏曲人物的心灵和情感,和他的《贵妃醉酒》是最为突出的代表。    《阎》剧成功地接续了的改革方向,值得祝贺。由于《阎》剧是把几个传统的折子戏放在一起的,塑造的主要人物从宋江变成了阎惜姣,这就要求主创人员调整好人物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还有一些欠缺。感觉阎惜姣这一人物舞蹈多了,动作多了,唱腔太少,尤其没有设计反映阎惜姣内心情感世界的唱腔。
    李佩伦强调这是一出成功地小京剧,把握住了传统戏曲对情节的注重,注意了人物内心的情绪变化,有现代戏剧的因素。《阎》剧没有对原作进行更多的重新解读,没有满足部分观众对小的多义性期待,但是把京剧传统的表现手段浓缩在一个多小时的之中,充分展示了京剧的形式美,表演艺术的美,比起一般的京剧,有一种新质。演员们纯熟的表演,丰富的京剧表演语汇,给人以很好的艺术享受。由于宋江作为农民起义领袖特有的身份,要为阎惜姣全面翻案不大可能,如果把她处理成受到张文远的怂恿和诱惑,可以使阎惜姣这个人物变得可爱一些。
    陈培仲首先肯定《阎》剧最大的成功在于发展了京剧的新形式,吸收了昆曲和川剧的东西,丰富了京剧的表演语汇,是对京剧固有的形式的突破。其次,《坐楼杀惜》和《活捉》是京剧和昆曲的经典剧目,人物内心情感丰富,表演技巧成熟,将它们放在一起,对演员是一种锻炼。第三,全剧比较完整,导演运用的各种手段非常流畅。建议在表演上是否可以更大胆地借鉴、吸收其它剧种和其它艺术形式的一些特技,比如川剧可以造成忽明忽暗效果的吹蜡烛,比较适合于这个戏;再有阎惜姣是否可以象杂技那样,当场变换服装;为了增强对比效果,是否可以同时排两个版本,一个是原汁原味的传统戏,一个是新版本,交替,让观众对比、选择。
    陈慧敏表示很喜欢传统的《乌龙院》,喜欢它的表演和节奏,以及道德上对人的警示作用。把它搬入小,非常成功。基本上继承了《乌龙院》的精华,比较满足。最满足的是演员的表演,非常精彩,不仅有传统的程式,又吸收了其它艺术手段,使京剧更加好看。张文远由原来的小花脸改为小生扮演,也是非常成功的尝试。
    穆欣欣认为今天的小定义是多种多样的,小京剧与小话剧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如与观众默契的交流,如很小的空间,以及它们的探索性。有人曾提出戏曲的现代化,实际上是戏曲的时代化、当代化。小京剧应该具备探索性、先锋性、包容性和多义性。关于剧本,《乌龙院》原有的一些节奏没有体现出来,可能是剧本的毛病,或者是演员配合还不够默契造成的。很欣慰的是剧作者没有为阎惜姣翻案,把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放在同一平台上,用一种有距离的眼光去审视。戏曲改革,不一定所有的老戏都要用新的眼光去看它或者新的理解去诠释它,给观众留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即怎样去评价三个人物。阎惜姣的情感形象还不是很饱满,比传统剧目处理的更无情一些,如能把阎惜姣放在一种两难的状态,效果会更好些。《阎》剧把张文远改为小生,比较合理,因为如果张文远很丑,阎惜姣怎么会爱上他呢?戏的最后定格在张文远的那幅丑模样上,可以说是神来之笔。阎惜姣与张文远因色生情,经历了曲曲折折、生生死死,最后落得个色即是空,这可以说是剧本的成功之处。推出小京剧,是为了吸引更多的非戏曲类观众走进,可能带给他们一些什么东西呢?近距离地欣赏到京剧的表演,知道京剧除了皮黄以外还有吹腔这种东西,也很悦耳。真希望看完《阎》剧的非戏曲类观众,以后能有兴趣走进大欣赏一些京剧传统剧目。
    丁汝芹首先肯定题材选择了京剧传统戏中戏剧冲突最激烈、人物性格最鲜明的剧目,显示了创作者的精明之处,在传统戏中选择了最佳切入点,比《潘金莲》还要有戏剧性。全剧在传统表演程式中加入了更为现代的观念、更为自然清新的表演,以小的形式出现,使观众易于接受。作为传统戏功底最强的北京京剧院来说,不啻为重大突破。其次,这种选择带有相当明显的商业化特征。而说商业化特征不是贬义,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应是褒义。京剧是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品种。包容性的形成在于商业需求。有人试图把京剧推向高雅艺术的行列,实际将把京剧置于死地。第三,建议进一步仔细修改。

[1]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