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秦腔

我是偶尔路过的江南人,那年住在西安城脚的旅馆里,最爱的就是在暮色下看青苍天空里勾勒出的那堵黑墙。固若金汤的城墙把西安守护得长久平安,所以西安古名“长安”。

这堵墙黑得神秘,黑得玄机,一蜿一蜒都透露出古朴的神韵,特别是在墙根下听高音喇叭里传出的声声秦腔。

当华灯初上时,声声高亢的女高音便拔地而起,带着黄土高原的浓浓土腥,向月光流淌而去,那女声忽凄清,忽悠长,在你还无所适从时,她就已飘向了四面八方,飘进人的灵魂里。她没有我们越剧的委婉缠绵,也没有京剧的字正腔圆,评剧少了些夺人的气韵,她只有普通的板胡和几声清亮的叫板,就这么简单,却仿佛蓦然有股硬朗的气流融贯全身,待气韵夺人的风骨毕现后,我恍然:只有源于陕中西府的秦腔,才有这般震魂慑魄的气派。

听这首诗:“牙齿咬紧高高低低的山丘,骨头与骨头,撞击血管突凸的部分,老人翘起的胡子,就是高举秦腔乱喊的斧子……”如果说越剧是黛玉携锄葬花,那秦腔就是陕西汉子在甩着胳膊肩担风雨;如果说京剧是贵妃醉酒,那秦腔就是始皇挥袖后的万马千军;她如高原一样醇厚,孩童般天真,又如黄土地上的人们,祖祖辈辈万般虔诚。

秦腔依然在喊,城墙下的人们依旧在迷,他们如痴如醉,沉醉在这种揪心裂肠的喊叫里。那一呼三叹的秦腔与黑黑的城墙也形成了绝妙的风景,汽车喇叭声也在哭诉小娘子的悲切?#p#分页标题#e#

穿过时光的隧道,眼中便会浮现凄清的月光下,一青衣女子,水袖漫长,凉凉的歌声传遍四野,我除了感动,什么也没有。我不能诠释,却能用心来感受,就是在这咬文嚼字的沉重下,才有了艺谋的鬼才,平凹的灵杰,也才有了今日十三朝古都的如许风流,无论是老屋下每块断砖,还是荒野里若隐若现的古墓,都飘忽这有些秦腔的遗迹,现在,秦砖汉瓦已离我十年,唯有余音不绝的秦腔,仍久久绕耳不息,不知何年,我再能重温这古城下高亢的丽音?

旅人笔记

李 军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张文思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