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与经济比翼齐飞

 


开平市举办大型群众性文艺晚会。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政治、经济可以红极一时,也可以瞬间毁灭和消亡,而只有文化,才永远源远流长,绵绵不绝。一个有着独特文化特色的国度,才能在“世界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样,一个文化氛围厚重的城市,才能让这个城市走得更远。

侨乡开平,就是文化的开平。我们可喜地看到,开平作为著名侨乡,不但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在近现代更是文化名人辈出,而且,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当开平经济发展一日千里的同时,开平并没有撂下文化的建设工作,而是让文化事业发展也能与经济发展比翼齐飞。

一个重视文化建设的城市,必将走得更好、更远。

□文/图 本报记者 伍安平

文化底蕴篇 

A文化名人人才辈出近现代的开平,文化名人人才辈出,如建国初与钱学森一起回国服务的著名画家司徒乔,留学日本、回国创办广州美术学校的胡根天,我国电影的开拓者司徒慧敏,我党早期的军旅摄影家沙飞,著名粤剧名伶红线女等。 开平是我国著名的华侨之乡、碉楼之乡,更被授予“曲艺之乡”、“摄影之乡”的荣誉。近年来,自力村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赤坎镇入选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开平市被评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等。去年7月,广东省政府向开平市授予“广东省实施《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市”称号。

B碉楼文化大放异彩在开平的乡间大地上,矗立着1833座碉楼。这些碉楼,是记录开平碉楼文化、华侨文化、建筑文化的独特符号。碉楼建筑本身,融合了中西建筑文化的特色,碉楼的背后,蕴含的是开平华侨的精彩故事,折射了着中国华侨历史的辛酸和血泪。正是这些独特的碉楼,让碉楼文化大放异彩。2007年,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国第35处、广东省首处世界文化遗产。以开平碉楼、侨乡文化为品牌的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带动了侨乡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C群众文化丰富多彩在开平这个文化之乡,我们可喜地看到,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和频率非常高,是真正的“众乐乐”,而不是“独乐乐”。开平市共建有群众曲艺社团、业余艺术团队46个,每日有多个社团开展演唱活动,每年在社区演唱合计达2800多场次,送戏到农村1000多场次。为进一步繁荣开平曲艺,近年开平市出版有关曲艺方面的专著18部,举办了个人曲艺作品演唱会5台。

文化建设篇,壮大文化队伍。

文化需要沉淀,也需要建设。文化的建设,硬件是基础。

今年4月底,开平市谭逢敬艺术院建设工程顺利封顶,这个由谭逢敬先生和开平市政府共同投资的项目,是近年来开平市文化硬件设施建设中最大的工程,也是开平市重视文化硬件建设的写照。

近年来,开平市按照“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内容丰富”的要求,逐步对该市市级文化场馆进行改造、扩建,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带动作用,并通过政府主导投入、争取华侨捐赠资金等途径,建起了一批高标准的文化设施。同时,大力构建基层文化网络,该市15个镇(街)文化站入级率达100%,其中省特级文化站2个、一级文化站1个;村级(含自然村)文化活动室1284个,农家书屋77个。

近年来,该市坚持把壮大文化队伍、培育乡土文化人才作为发展该市文化事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组建了一支有特长、积极性较高的文艺队伍,让文化“软件”实力显著增强。目前,该市文化干部队伍中47%为本科以上,其中有中级职称的占12%,有初级职称的占45%。

以特色树形象创先进

近年来,开平立足侨乡文化传统和品牌优势,大力实施精品文化工程,不断培植特色,拓展内涵,实现以特色树形象,以特色创先进,让开平文化熠熠生辉。

碉楼文化是侨乡开平文化的一个核心,碉楼以及碉楼文化成为了开平众多文化人笔下或口中最频繁的“意象”。近年来,开平市以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鼓励各艺术门类组织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创作出大量本地精品,如《碉楼颂》、《相约碉楼》等碉楼题材歌曲数十首,出版了《开平碉楼歌曲集》以及有关碉楼题材的开平民歌数百首;编辑出版了《开平碉楼文化丛书》、《开平民歌》专著。开平宣传文化部门还协助多家电视台拍摄有关开平碉楼题材的影视片,其中有中央电视台的《世界遗产在中国之开平碉楼与村落》、电视剧集《开平碉楼》等,在中国打响“碉楼文化”品牌。

开平被誉为“艺术之乡”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开平籍的美术人才遍布世界,并且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如旅法的关金鳌,旅加的司徒奇,旅美的司徒绵、司徒维健,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司徒立、司徒兆光、司徒乔、罗工柳,还有书画家黄笃维、关曼青、卢延光、周树桥、周子义、胡赤骏等一大批著名画家。此外,2005年11月27日,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开平市“中国摄影之乡”牌匾(目前全国仅有4家)。

文化发展篇,打响特色。

文化品牌

为建设文化名市,开平市制定了未来10年文化发展的战略方针。开平市提出,力争到2020年,开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该市GDP的比重超过9%,建成文化特色鲜明、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公民素质显著提高的文化名市。

开平市将以擦亮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品牌为抓手,着力提升开平侨乡文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开平市还将突出侨乡特色,深入挖掘、整合、开发和利用侨乡文化资源,打响“侨文化”品牌。

培育壮大,文化产业。

未来10年,旅游休闲、影视演艺、创意、会展等将是开平市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并积极争取一批省级和国家级的文化项目落户开平,力促文化产业整体规模扩大、总体实力显著增强,提高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力争到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9%。

发展旅游休闲产业方面,充分发挥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品牌效应,突出打造反映华侨文化的旅游生态区。发展影视产业方面,以世界遗产地、赤坎古镇、赤坎影视城等为载体,打造华侨文化影视基地。同时,打造书法、美术、摄影创作展览基地。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

开平市将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代表开平侨乡文化形象的公共文化设施,重点建设谭逢敬艺术院、碉楼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影剧院、翠山湖新区文化中心六大文化工程;加快建设开平碉楼与村落文化展示区,打造成为集碉楼展示、游客服务、交通中转和旅游购物于一体的精品工程;扶持关氏、司徒氏图书馆发展,有效传播地域文化。全面完善市、镇(街)、村(居委会)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保障群众公共文化产品供应。

#p#分页标题#e#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