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编者按:如何创排更多现代戏精品,如何突破现代戏创作中的难点?随着文化部主办的2011年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的启动,一些现代戏创作中的热点问题备受关注。此次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不仅仅是一次集中展示,更是一次对现代戏创作与探索的集体思考,对于推进现代戏创作有着深远的意义。中国文化报今天编发7月15日全国现代戏创作座谈会综述,正是各界人士深入思考的部分成果,供各方参考。
中国文化报记者王立元报道:2011年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自6月25日开幕以来,引起了全国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和各地艺术院团的高度重视。作为展演的重要活动之一,7月15日,全国现代戏创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出席座谈会。
人民需要戏剧 戏剧属于人民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认为:“利用重要节庆时期推出一批适合这个背景的文艺作品,是我们党营造文化氛围、推动艺术创作繁荣的成功经验。”这次展演是党和政府引领文化建设、推动文化持续繁荣的重要举措。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中华民族把握历史,同时也有助于中华民族用艺术的方式来把握现代生活、当代生活,帮助人民掌握历史发展的走向,推动历史前进。“展演剧目都是围绕提升民族素质、塑造高尚人格而创,落脚点都是使人民共享文化成果,共建精神家园。”仲呈祥说,应通过展演把现代戏优秀作品推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塔尖,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心系百姓、关心人民,聚焦基层群众的生存状态和他们的喜怒哀乐,是这次参演剧目的一大亮点。这也使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在戏剧舞台上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展示。”中国剧协原分党组书记王蕴明说。
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徐培成认为:“陕西秦腔《西京故事》以当今农民工进城打工挣钱供儿女上大学的故事主线,展开了一系列矛盾冲突,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中引发的人与人、情与理的价值观的相互碰撞,展示了人民在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判断、自我觉醒。”
用小戏拴住人才 用市场检验作品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姚欣重点分析了参演剧目中的小戏。“参加展演的小戏,如天津评剧院三团的新农村生活组剧《咱们村里的新鲜事儿》,在人物设置、情节安排、矛盾冲突组织上都很巧妙。”姚欣说,“我们之所以要提倡创作小戏,首先在于它在反映前进的社会生活时很灵便、很及时。小戏还便于发现、培养编导人才,用一台小戏可以拴住多位优秀青年演员,有利于人才的成长。优秀的小戏还便于在基层剧团,特别是基层文化馆(站)、业余剧团中普及推广,为更多的观众服务。”
中国戏曲学会会长薛若琳在革命历史题材剧目中,京剧《江姐》和湘剧《李贞还乡》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他认为,一出剧目生产出来后,首先要进入市场,接受广大观众的检验,然后再进入赛场,只有走市场和进赛场双赢的剧目才能赢得时代的气场。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龚和德认为,地方戏同当地民众有密切的精神联系,艺术语言有浓郁的风土特色,表现形式比较自由活泼,这些优势使得他们曾经在并将继续在表现现代生活上作出贡献。他说:“我衷心希望,戏曲创作在继续回顾历史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直面现实,即表现我们党和人民怎样经受四大考验、怎样战胜四大危险。”
《中国戏剧》主编赓续华说,这次展演是对近年来现代戏创作的一次大检阅,剧作家是现代戏创作风格、特色的重要保障。“纵观这次参演的剧目,我认为地域风情和人格特色是现代戏的重要魅力。而剧作家能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令自己感动的人物,是现代戏创作成功的保证。像《西京故事》、《花落花开》、《三峡人家》等剧目都具有地域特色浓郁、人物性格鲜明的特点,充分说明了一方水土一方人,正是这种差异性才让我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赓续华说。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戏曲研究所所长王安奎认为,这32台参演剧目体现了现代戏创作的新成果、新水平。首先,在塑造人物方面追求新境界,参演剧目中有一部分写英模人物,写出了这些人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有一部分写小人物,体现了传统道德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其次,在表现现实生活方面达到新的深度,不只是写社会的表面现象,而是写到了人的灵魂深处。
现代戏创作是难点 突破难点就成亮点
“立足灵魂的启示,把思考的根子扎在坚定的政治信仰上,用感动自己的人和事去感动观众,才能将情感中的力量聚合裂变,从而更好地把主旋律的宣传教化功能加以释放。”这是《生命档案》主创人员创作这部主旋律话剧时的深刻体会。编剧肖力认为:“是刘义权的战友情、夫妻情、父子情以及他对人民、对党、对军队的深厚情感,累积成了该剧的一个个戏剧高潮,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众。正如一位专家所言,《生命档案》的成功告诉我们,创作类似题材的文艺作品,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含情量,作品的含情量有多深其含金量就有多沉。” 用戏曲的形式表现一位科学巨匠,迄今为止尚无先例,更别说以儿女情长见长的黄梅戏了。而《李四光》的主演张辉选择这个题材时,想得更多的是剧种的风格由剧目形成。张辉毅然放弃了以前驾轻就熟的表演程式,以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去刻画这一巨匠。“这种风格概括讲来就是两个字:大派。这种大派就是简约和力度。”张辉说。蒲剧《山村母亲》自2004年首演至今已在黄河金三角区域演出1000余场,成为当地人们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流行剧目。谈起这部戏的创作,主演景雪变认为,戏剧艺术的价值首先取决于其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山村母亲》表现的是两个家庭的矛盾冲突,实质反映的是城乡差别问题。”景雪变说。这部戏的成功之处还在于按照戏剧自身特有的规律在细节上深度开掘,这就要求演员把着力点放在把握戏路、刻画细节上。景雪变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先入山再登台,力求使这一“母亲”形象真实、准确、可信。
陕西戏曲研究院院长、秦腔《西京故事》编剧陈彦创作过12部现代戏。“其中也走过不少弯路,只是近十几年的创作,才慢慢摸到一点属于自己所看重的规律。”陈彦说,现代戏创作首先要开掘常态题材,关注平常生活,让现代戏创作真正进入艺术思维和创造。其次要持守恒常价值,关护真实内心,远离时尚观念,努力让现代戏创作能够形成文化积累。另外,戏曲现代戏更应关注小人物,关注大众精神生态,这是由戏曲这种草根艺术的生存本质所决定的。
国家京剧院自建院以来,一直走在现代戏创作的前沿,先后创排了《白毛女》、《红灯记》、《平原作战》、《红色娘子军》、《蝶恋花》、《江姐》等优秀京剧现代戏。国家京剧院院长宋官林总结现代戏创作经验为:选好题材、强化本体、重视声腔、推出新人、赢得观众。“作为国家艺术院团,要特别注重题材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融合,注重当代最先进的思想观念与历史精神的结合。所谓‘写戏重在写人’,在组成题材的众多元素中,最重要的是对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的选择与开掘。”宋官林说。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国际家庭日 妇联自编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