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正在认真地练着基本功
光线暗淡的舞台上,15岁的王路光着膀子,神情严肃,飞脚、跟头、劈叉,一招一式显得有板有眼。他是安徽省徽京剧院委托安徽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培养的首届大专班学生,目前这38名90后学生已经毕业,正在省徽京剧院接受训练。他们是剧院自己培养的首届学生,经过9月份的公开招聘以后,他们中的大多数将正式成为“非遗”徽剧的传人。
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年轻的他们已经在这里学习了五年,其中的汗水和辛酸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目前,学生们已经从学校毕业,正在冲刺迎接9月份的考试,通过考试,他们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非遗”徽剧传人。然而,“非遗”传人不是终极目标,他们以后的道路还很漫长。
学艺之路
兴趣带他入行
徽京剧院的舞台边,王路使劲地擦了擦眼帘上的汗珠,头发上的汗水只能任由其自然滑落。刚刚基本功的练习告一段落,学生们站在一边喘着气休息。
王路是徽京剧演员班38个学生中年龄最小的。徽剧只是一种地方剧种,这注定它的演员很难成为镁光灯的焦点。王路出生在阜阳市的一个小县城,叔叔在当地的剧团搞音响,这个剧团就成了他童年的乐园。
15岁的他,1.8米的身高,清秀、白皙的脸庞,不上妆也能看出小生的秀气。他从小就表现出了艺术天分,母亲就把他送去学习舞蹈。
直到2006年得知安徽省徽京剧院招生的消息,家人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帮他报了名。入学考试也是他第一次来合肥,王路已经记不得考试的内容,只记得省城的“好玩。”
38个学生中,不少人的初衷都跟王路相似,“有点懵懂,有点兴趣。”学生当中,最大的也才二十来岁,平均年龄在十七八岁左右,都是清一色的“90后”。
受伤之痛
伤是家常便饭
接下来是基本功打把子的训练,两人一组,一人拿单刀(一根扁平的木棍),一人拿枪,互相对打。
一个完美的弧形,本该滑过对手头顶的刀,意外地落在了他的头上,“哎呀,流血了。”一组正在训练的孩子停了下来,受伤的丁顺凯紧紧地捂着自己的头,老师和学生赶紧将他送到诊所。
凑巧的是,丁顺凯的爸爸正好过来看他。丁爸爸在合肥市庐剧院工作,也是业内人士,看到孩子受伤,他并没有惊慌,“这些我清楚,孩子练功受些小伤是很正常的,学这行的都是这样。”
教学的另外一位老师管健也告诉记者,“脚扭了,腿上青一块紫一块,这都是家常便饭。”
“你看,这儿,这儿。”学生们也捋起衣袖、裤脚,露出胳膊上的红肿,大腿上的淤青,一块一块的。
管健老师现场为大家讲解,“刀要这样平着拿,不能斜侧,基本功不牢,迟早要让别人头皮受痛。”
练功之苦
汗水湿透衣服
舞台上,管健一手拿把纸扇,一手拿着塑料水杯,汗水止不住地从发根渗出。舞台上太热了,一下午练下来,孩子们的衣服早已经完全湿透。在男生专场里,为了图凉快,学生们都光着膀子。
管健告诉记者,剧院并没有自己的练功房,这个暂用的舞台平时还会租给别人举办一些演出,学生们有时候就只能在旁边的水泥停车场上凑合。记者在旁边看到一个长方形的露天停车场,真的很难想象,这些孩子要顶着烈日,在水泥停车场上练习优雅的身段。
提起辛苦,王路说道,“现在感觉已经好多了,刚开始到学校的时候,一天练下来浑身的骨头都要散架了。”他们前五年在安徽艺术职业学院时,为了能缓解一下辛苦,请病假、频繁上厕所都是孩子们经常耍的小伎俩。而老师也通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孩子真的太辛苦了。
“高台原地后桥”、“高台倒拾虎”这是徽剧中的高难度动作,就是在近两米的高台上原地翻十几个跟头,然后再以一个完美的跟头落地后接着翻,这些动作男生们已经基本掌握,女生少量掌握,这在全国都是很罕见的。
生活之乐
他们都是麦霸
在戏剧中,王路演小生,徽剧中大家比较熟悉的《贵妃醉酒》中就有王路演的角色,当然他不是杨贵妃,他演的是贵妃身边的小太监。对于小生的角色,王路很满意,虽然演戏的兴趣他们不缺,但枯燥也是在所难免,“一个动作重复上百遍, 谁都会受不了的。”王路的这句话也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但年轻的他们收获更多的还是快乐,“除了演戏中的乐趣,课外也有很多快乐。”
周末睡一个美美的懒觉是一种幸福,养好精神,娱乐活动也是必不可少。“走,唱歌去?”这个提议总能得到大家的热烈响应。
与业余人士不同的是,他们算得上半个专业人员,字正腔圆的唱腔都没难住他们,流行歌曲当然更不在话下。《贵妃醉酒》中的“小太监”虽然很难开口唱戏,但在KTV里他却常跟同学争抢话筒,可是一个人很难独霸一首歌,会唱的学生都要求一人一句地来。
这就催生了一个怪人,“有个学生他每次都带着耳机听歌,从来不放外音,他说这样一来,他听的歌我们都不会唱,到KTV里他就能独霸话筒了。”
徽剧之美
民族风味的酷
相比目前大受欢迎的舞蹈、流行音乐,戏剧没有那么高的关注度,也很难有成名的捷径。
学生汪航告诉记者,“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就属于冷门,那些学舞蹈、唱歌的学生都很光鲜,他们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比赛,经常拿回光灿灿的奖杯。”
更尴尬就是,“每当我告诉别人自己学徽剧时,别人总是一脸惊诧,"你学徽剧?"接下来肯定会反问一句,"你为什么学这个?"
而对此,管健老师也有自己的看法,“徽剧、京剧这些传统的戏剧是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它有丰富的文化内蕴和张力,真正的戏曲演员都是苦练而来,能拿得出真货。其实,现在是大的市场氛围限制,要是能静下心来看进去,戏剧很有魅力,很迷人。”
他表示,每年也会有一些送戏进校园的活动,“演员们一上妆,那眼神,那身段,也能迷倒一大群人。现在的年轻人不少都以为迪斯科、街舞那才叫酷,其实我们的戏剧也是一种酷,是一种具有民族风味的酷!”
这个舞台需要更多的关注
2006年,安徽省徽京剧院招收第一届学生,当时有200人报名,这已经很不错了。
正如管健老师担忧的,“我们的演员,没有广阔的演出市场,没有保障的收入,他们还能坚持下去吗?”他们是第一届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届,剧院许北雄院长介绍,目前还没有继续招生的打算,“我们内部消化不了这么多人。”
目前剧院最年轻的人员也在三十岁以上。毕业后的他们,还要在剧院培养三五年,才能正式接班,“他们能否将戏剧的道路越走越长,需要自己的努力,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关注。”许北雄感慨道。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