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派京剧浓缩台湾京剧生态
近些年,大陆对于台湾京剧现状的了解多是通过魏海敏、吴兴国、李宝春等名角演出的剧目。上周,北京京剧院的排练厅内出现了几张陌生的面孔,他们穿着统一的白色T恤,只是衣服上的剧照和袖子上的名字各不相同,青衣、花脸、武生、武旦,曾宪寿、陈秉蓁、谢俊顺、游玮玲、余传云,这五人来自台湾戏曲学院京剧团,在被以歌仔戏为代表的客家文化挤压的狭小空间中,传承着台湾学院派京剧的薪火。上周六晚,他们以三出折子戏登上了2011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的舞台,一台演出汇聚了五位参赛选手也创下了此次擂台赛之最。然而为了这短短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他们提前一周便来到了北京,通过他们的言谈以及艺术状态,台湾京剧的生态可见一斑。
■台湾京剧至今还延续着老式年间的演法
由于是第一次来大陆参加京剧比赛,他们五人一抵京,便被比赛的规格镇住了,武生演员曾宪寿说:“团里正在排新戏,我们是临时被通知过来参演的,但是一到北京,我们的压力一下子来了,其他演员的水准真的很高。”由于没有经历文化断层,因此台湾的京剧至今还延续着老式年间的演法,“过去怎么演,现在还是怎么演,老师怎么教,我们就怎么演。”张派名家薛亚萍的弟子余传云介绍道。同大陆的演员几岁便开始坐科不同的是,毕业于台湾戏曲学院的他们几乎都是10岁左右才开始接受系统的京剧教育,学校的老师很多都是从大陆过去的名家弟子,像不少厉(慧良)家班的老师就都教过他们。虽然是第一次来京参赛,但几年前,他们曾随团来京演出过《孟姜女》和《桃花扇》,不过那两出都是昆曲。由于台湾的京剧市场萎缩,他们也时常跳脱出来,唱唱昆曲,甚至演演歌仔戏。近些年,剧团几乎是每年至少一出新戏,台大教授曾永义已经成为他们的常年合作伙伴,剧团演出的很多戏都出自曾教授之手。
■台湾京剧空间很小,根本不太可能成角儿
无论是排练还是正式比赛,演出《虹霓关》的陈秉蓁脚上始终穿着一副跷,在排练场上下楼梯如此,在剧场后台亦如此,虽然这副跷从12岁考上复兴剧校便伴随着她,但舞台上有些松软的地毯还是让她有些担心,“只要不摔倒就好。”从最初穿上跷后脚上会长茧、翻趾甲,到现在仍然会觉得痛,这位台湾演员在这么重要的比赛中选择展示跷功的执著还是让她所从事的荀派前辈孙毓敏很感动。距离演出还有两个多小时,孙毓敏在后台看到已经穿上跷适应舞台的陈秉蓁,拍了拍她的脸说:“这孩子真不容易,加油,一定给你高分。”可即便是比赛结束后获得了评委“基本功扎实、身段漂亮”的高评价,但陈秉蓁却对自己的前景不那么乐观,“一个京剧演员也需要包装,而且必须有经常参加高水平演出的机会,但在台湾,京剧的空间很小,所以我们什么演出都要接,根本不太可能成角儿。”虽然才二十几岁,但陈秉蓁的刻苦在更晚一辈学弟学妹身上依然看不到,她的搭档谢俊顺说,“以前我们都是早早到排练场,等着老师慢慢走进来,但现在是老师早早来到排练场,等学生慢慢走进来。”
■没戏演时还会去助演客家文化的代表歌仔戏
而与陈秉蓁配演《虹霓关》的谢俊顺,有着很好的身体和形象条件,学习武生的他因为团里小生稀缺而在这出《虹霓关》中改演了小生,已经是第三次来北京演出的他,与北京京剧院青年团的很多演员都是好朋友。虽然很清楚大陆名师云集、教学质量更高,但到大陆求学对他们来说似乎还是奢望。谢俊顺说,“学费很贵,我们想都不敢想。”陈秉蓁也表示,“留学的费用很高,而学京剧的小孩一般家中都不富裕。”不过谢俊顺的一个学弟已经考上了中国戏曲学院,今年服完兵役后即将到北京来上学,而他无疑也成了所有人羡慕的对象。从最初学京剧时觉得很炫,到后来不仅觉得不炫,反而很闷,谢俊顺的想法代表了他们所有人的学戏感受。“在新竹演的歌仔戏《超炫白蛇传》,观众竟然有4万人,这让我们这些京剧演员很羡慕,我们在剧中演的角色没有台词,就是被吊在空中荡来荡去。”
■在台湾属中上等收入,维持基本生活没问题
祖籍北京的周钟麟出身梨园世家,从小在台湾长大的他至今还操着一口浓重的北京乡音,曾经在陆光剧团后来转入台湾戏曲学院任教的他,此次作为带队老师首次回到了故乡北京。在观摩其他演员的表演之后,周忠麟称,“这边的整体水准很高,在台湾,京剧比较不受重视,以歌仔戏为代表的客家文化才是主流。”在台湾,年轻一辈京剧演员中,很多人的父母都是军人,祖籍也都是大陆,父辈的戏曲情结让他们最终选择了京剧。目前,与国光剧团并列为台湾两大京剧院团的台湾戏曲学院京剧团,每月大概有10场左右的演出,同大陆演员收入构成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单场演出费,每个月的工资是固定的,不过这份在台湾属于中上等的收入虽然买房置地很困难,但保证他们维持一个基本的生活水准还是没有问题。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四川戏剧创下最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