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京剧的风采

在徽班晋京220周年之际,京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这令人欣喜的历史时刻,《北京京剧百科全书》由京华出版社出版了。
众所周知,北京是京剧的发祥地,是京剧茁壮成长的摇篮。徽班陆续晋京后,纷纷扎根在北京宣南韩家潭一带,在这片沃土上培育出了许多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在椿树园、棉花地,以及琉璃厂周围都聚集了数量可观的名伶故居。大栅栏、珠市口至天桥一带的戏园,为京剧艺人提供了展示才艺的平台,从明末清初的广和茶楼、月明楼到清末的三庆、庆乐、天乐、中和,每座戏园都门庭若市、观众如织。在京剧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动人的历史事件;前辈艺人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光辉的成就;在演出、传承过程中更是有许多值得玩味的故事这一切都需要记录、总结、整理、宣传、普及,让京剧艺术广为人知,发扬光大。
《北京京剧百科全书》是《北京百科全书》首都文化建设系列工程的组成部分,它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书中设置京剧发展史、表演艺术、舞台美术、艺术造型、流派人物、剧目、综合等8个部分,共有876个条目,130万字,包含4400个可供检索的知识主题。其中选刊了900余幅珍贵、精美的图片,力求做到条目严谨、资料详实、线索清晰、精致典雅、图文并茂,以展示京剧的风采和魅力。
《北京京剧百科全书》的编撰历时5年,作为文艺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我有幸参加了编撰的全过程。
编撰之初,百科专家李德平先生组织大家精心研究、策划了《全书》的布局、构想,就如何用百科全书的体例来反映京剧艺术的文化内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编辑部的主要成员无不兢兢业业,严肃认真,希望该书能让读者赏心悦目地徜徉于京剧历史的画廊,同时发挥《全书》传播京剧知识和答疑、解惑的作用。在编撰过程中,我们更是抱着学习、研究、探索的精神来对待这项任务,对一些沿袭多年的传统认识和提法,进行了校勘和考证。
如过去有资料记载“姜妙香曾录制过《太真外传》唱片”,我觉得这很值得怀疑,于是向姜门弟子年近九旬的刘雪涛先生询问此事,得到的答复果然是否定的,遂将这条资料删去不用。又如人名、剧名的用字问题,传统戏《锔大缸》中的“锔”一直被误写成“锯”字,我们在《全书》中进行了纠正。演戏离不开砌末(道具),舞台上的桌椅更是必不可少,可桌椅披的“披”字,很多书中都写成“帔”,通过对读音、字义的反复考虑,我们把“帔”字更改了过来。
为了使《全书》具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可读性,需配有大量精美并带有信息量的照片。为了做到形神兼备,我们决定,人物专条采用单人造型剧照,而剧目专条则采用多人或带场景的剧照。选用照片也十分严格,力求清晰、美观,人物的姿态、神情、气质都要生动、“有戏”,好中选好,决不将就。我将收藏多年的名家剧照全部找了出来供《全书》使用,其中有许多是鲜见于图书、画报的,如《怪侠欧阳德》中的叶盛章,《侠盗罗宾汉》中的张春华,《济公传》中的李庆春等,均扮相奇特,造型新颖。有些剧照极其少见,如花脸中的托塔天王李靖、金邦大将完颜兀术等。于是,我找到好友吴钰璋,他立即给我寄了来;好友萧润德为我提供了《贵妃醉酒》和《连升店》的剧照;李鸣岩、陈志清、王玉珍、常秋月等听说要出《全书》,也把自己的剧照拿出来,支持编撰工作。
编撰《北京京剧百科全书》是个复杂浩繁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有着特殊意义的工作。几年来对这项工作的全身心投入,让我再次深深地感受到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



  作者:作者为著名书法家 文史专家来源光明日报)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